最新研究資訊
研究短片
精選研究文章
【17個科學園】新田科技城十問
發佈時間:2023年5月25日 新田科技城將是北部都會區的核心計劃,規劃一出台已引起批地及保育爭議。此文將最新新田規劃綜合出十大問題進行分析,將會是該區未來需要面對最為核心的課題。 1) 發水樓面:新規劃創科用地激增約100公頃,但為何欠缺客觀估算? 根據2021年6月發展局提交到立法會工務小組的討論文件【註1】,新田發展規劃共有204公頃創科用地,包括57公頃用作企業及科技園、87公頃設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以及落馬洲管制站遷移而釋出的60公頃土地。但是發展局最新文件卻稱新田創新科技園區面積為300公頃【註2】,即是說急增了約百公頃至730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卻未有詳細解釋科技用地急增的理據,僅稱「為突顯政府對推動創科發展的決心」、「與深圳河對岸300公頃的深圳創新科技區相若」。 從規劃圖則可見主要增幅來自毗鄰落馬洲管制站北面的魚塘範圍,在未有客觀估算下填塘毀農,十多廿年後又會否出現供應過剩? [...]
【新田圈地城】私下批地 將會重蹈韓國松島「創科黑洞」覆轍嗎?
發佈時間:2023年5月22日 『土地為珍貴且有限的資源,私下批地及土地補貼令創科產業政策變樣,最終使創科CBD夢碎,殘局至今未能收拾』。 最近政府公佈北部都會區重頭炮——新田創科城——的部分計劃細節,首創以「私下批地」招募龍頭科技企業,建議將極大片土地以「非傳統方式批地」,顛覆了香港多年以來土地行政的原則。有違公平競爭,忽略中小型及初創企業,做法為人垢病,連發展局自己都稱議題「有一定敏感性」。 有報章社論為此「非傳統」做法護航【註1】,並指韓國松島(Songdo)亦是同一種批地方式給予龍頭企業如三星,而非透過傳統「先起樓、再招租」模式,「避免重蹈數碼港覆轍」,即淪為地產發展項目。不過若仔細探究松島案例,即發現這種私下批地予巨企的發展模式,可能會引來更加嚴重的問題,比數碼港模式過之而無不及。事實上,松島有部份透過這種私下批地的地方,已變成地產項目。 松島夢滅,其規劃失誤、公私合營融資模式及規模過大固然為重要因素【註2】,但其向龍頭企業私下廉價批地的做法,亦是導致項目失敗的原因之一。 ▍囤左先算:冒充外資「巧奪」廉價土地 根據韓國的《外商投資促進法》,如果某公司想在松島所屬的仁川自由經濟區 [...]
【「蚊季」提早展開】勤於治鼠,疏於防蚊?
發佈時間:2023年5月10日 本研研究員經常到郊外考察和工作,少不免被蚊叮蟲咬。過去十多年來,氣候暖化導致香港蚊患惡化【註1】,不過研究員發現今年蚊蟲卻來得比過去2年早和多(尤以新界為甚),未知大家是否亦有同感。 翻查食環署每月公佈的誘蚊器指數(Gravidtrap Index, 顯示白紋伊蚊的廣泛程度)【註2】,不難發現今年的蚊患遠較過去3年同期嚴重,尤其是新界。今年4月尚未踏入夏季,但全港64個監察地區中,已有5個達到警戒級別(即第三級和第四級,分別顯示白紋伊蚊分佈廣泛和非常廣泛),西貢和屯門的蚊患尤其嚴重。我們比較今年和過去3年的4月份的數據,發現達到警戒級別的分區遠較以往多: (4月) 2020#/ [...]
【鄉郊移除︰香港鄉郊環境棕地化危機討論會】
精華片段 近日政府以「協助棕地作業」之名大幅度修訂審批指引,一下子加速320公頃新界鄉郊農地棕地化,選址範圍之廣引起了一定社會關注,民間亦憂慮這是否代表著大規模移除新界僅在鄉郊環境的前哨。伴隨正在構想中的北部都會區牽起各種大型基建項目,現存新界鄉郊地帶的角色與功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明日鄉郊在都市發展扮演怎樣的角色? 究竟鄉郊地帶應否如此轉為棕地? 棕地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
【未來十年公屋供應總數有36萬間?】
發佈日期:2023年4月19日 立法會財委會最新公佈未來十年中首5年公營房屋供應的選址及後5年預期供應清單【註一】,加起來公屋/資助房屋總數達36萬個,若以平均住戶居住人數2.8/戶作計算,即已是可供100萬人居住的規模,但是否真的起得到? 研究員將清單資料作財政年度歸類及視覺化【註二】,更清晰見到未來供應狀況繼續「頭輕尾重」,首5年供應量只有3分之1 (12.8萬間),在十年後5年才有餘下目標的3分之2 (23.2萬間),這個「先慢後快」情況已經持續超過十年,未來會否在後5年再出現延後問題將值得關注,這將導致現時5年壽命近3萬間「簡約公屋」的銜接問題。 [未來10年公屋落成量分佈表] 落成年度 [...]
【香港新「潤」學】新註冊移民公司疫後激增 或成內地人「潤」的新跳板
發佈時間:2023年4月19日 移民潮未止,過去兩年半內有40萬名香港居民經機場淨移出【註1】,而從最新公司註冊處的數字來看,似乎趨勢會持續好一段日子,甚至或會有增無減。 ▍今年3月以「移民」命名新公司 比半年前按月急增近5倍 過去半年(2022年10月-2023年4月6日)在公司註冊處註冊成立的新本地公司【註2】,共有85間以「移民」或 “immigration” 字眼命名。這些新成立公司在2022年10-2023年2月期間數目頗為平穩,但在3月起突然急升,未知是否與香港當月全面「復常」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