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個月明日大嶼圍爐「諮詢」 防民之口終失敗收場
發佈時間:2023年3月31日
明日大嶼公眾諮詢三個月前在無聲中展開,引來輿論譁然,令人質疑政府鬼祟諮詢不敢面對民情民意。諮詢期於今天(3月31日)結束,回顧過去三個月,發展局一方面積極走訪政商工程界專業人士,形容為「體現民間參與」,另一方面批評民間的5萬字研究報告「立場先行」、「危言聳聽」,卻未有提出理據反駁。
研究員翻查過去三個多月的新聞、發展局網站、社交媒體的內容,解構這個億萬工程的諮詢過程,整理事態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前期甩漏頻仍、中期積極與民間駁火、後期找靠近政府的人士為人工島護航,最後政商界在新形勢下改口風支持北部都會區發展優先於明日大嶼。這次公眾諮詢錯漏百出,甚至結束前夕亦都未能統一各界口徑,為甚麼?
– 第一階段:悄悄開始
1) 12月29日:立法會開會後公眾諮詢悄然開始
發展局於12月29日到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明日大嶼方案進展,惟對公眾諮詢的安排含糊其辭。將近一個月後,公眾始知悉這天(12月29日)局方到立法會匯報後「隨即開展公眾參與」,諮詢期並於3月31日結束。換言之,公眾這天無法得知諮詢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可以透過甚麼渠道表達意見,但發展局認為公眾諮詢已經隨即開展。政府為何要製造這樣的認知落差?
2) 1月21日:傳媒追問下始透露已推出專題網站
據明報報導【註1】,局方回應有關公眾諮詢安排時表示,「已在1月19日推出了一個專題網站,綜合了有關交椅洲人工島的初步建議」。公眾直到這天看到報導,才知悉可以透過專題網站向局方提出有明日大嶼的意見,而諮詢期已過了約四份之一。網站推出時同樣未有透過任何渠道公布,而且公眾難以透過搜尋引擎如Google等輕易找到網站。諮詢的誠意可見一斑。
3) 2月3日:諮詢網站被指「不安全」
發展局網站及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網站導向的專題網站(網址http://www.centralwaters.hk),未有獲得SSL安全認證,被 Google Chrome 列為「不安全」網站連線,提醒「操作時請小心。該網站的連線有嚴重的隱私問題,其他人可能會看到你透過該網站傳送或接收的資訊。」發展局及後亦都承認並致歉,以及修正錯誤。【註2】
4) 2月6日:環團拒出席閉門會議 反遭發展局批評「挑剔諮詢安排」
發展局邀請11個環保團體參與閉門舉行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簡介會」,遭團體一致杯葛。團體認為局方未有開誠佈公諮詢。發展局即日在Facebook發文【註3】,批評團體「只顧挑剔公眾參與的細節安排,甚至作出失實的批評」,又指公眾參與活動不只公眾論壇一項。至於為何不能打開門讓公眾參與會議?局方始終未有解釋。
– 第二階段:民間突破諮詢僵局
5) 2月16日:本研社聯同綠色和平發表大型研究報告
本土研究社聯同綠色和平這天發表了5萬字的報告《問題島途》【註4】,研究過去30多年200個沿海國家的大型填海工程,發現與明日大嶼同類型工程的爛尾率高達八成。報告發表後引發民間輿情,亦都引來發展局批評【註5】,指團體立場行先、發表誤導言論、企圖抹黑,形容是「危言聳聽的歪論窒礙香港的發展。」政府雖然低調進行公眾諮詢,但這樣的高調回應反而令到公眾關注事件。
6) 2月19日:林超英隔空駁火發展局:立場先行、違反國策、忽視氣候變化
《問題島途》引起討論後,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亦都加入戰局,在Facebook反駁發展局【註6】,認為局方未有理會報告所採取的嚴謹方法選取研究案例,亦未有指出報告裡的事實有甚麼錯誤,形容發展局才是立場先行,又批評局方違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思想、忽視氣候變化海水上升帶來的安全風險。及此,關於明日大嶼的討論再度升溫。
– 第三階段:被逼「浮面」與民間觀點交鋒
7) 2月24日:與專業學會商議人工島設計 發展局稱「體現民間參與」
發展局在Facebook表示【註7】,與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及香港城市設計學會組成「交椅洲人工島規劃及設計專責小組」,並已經舉行首次會議。局方形容與學會共議人工島設計,「體現民間參與規劃這個新一代的核心區域」。發展局樂於聽取這些民間專業團體的意見,但對於認真的民間研究,局方卻是另一種態度。
8) 3月11日:工程師學會為人工島護航 港珠澳大橋「移動」屬正常
明日大嶼公眾諮詢進入最後一個月,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接受傳媒訪問【註8】,回應公眾對人工島工程安全的質疑。卜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飄移」屬誤解,形容工程是以「大鐵桶」插進淤泥層作加固,當人工島受壓時,頂部出現「移動」是正常,稱過去10年的填海工程無爛尾或飄移。工程師學會加入了發展局的專責小組(如前述),似乎亦開始利用民間專業團體的身份,為政府護航。
9) 3月22日:韓國松島之亂 尊貴議員VS民間研究
立法會議員林筱魯3月14日在報章撰文【註9】,回應《問題島途》當中舉出的韓國松島例子。林認為松島是具突破性的典範案例,是全球環保可持續建築認證最集中的地方,原有的國際商業城市計劃,亦都未有被「拉倒」或「爛尾」,因為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秘書處及世界銀行韓國辦事處總部均進駐松島。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亦都質疑松島是否「爛尾」,又稱交椅洲人工島不會變成松島的豪宅主導局面。【註10】本研社則於3月22日撰文【註11】,歸納松島11大問題,包括約128公頃土地因政府財困無力發展,而被丟空16年,而松島原有設定為國際商貿CBD,但結果外國企業投資情況不似預期般踴躍。韓國松島是填海所得的人工島,佔地1200公頃,與明日大嶼有較高可比性,這個個案的討論有助公眾更具體掌握人工島的問題。
10) 3月24日:再回應民間質疑 𡩋漢豪:應討論如何做好
明日大嶼公眾諮詢即將結束,綠色和平聯同3名民間專家發表《明日大嶼廿質問》意見書【註12】,包括林超英。林質疑,局方試圖以 「工程技術上可行」凌駕科學,嚴重低估人工島潛在氣候風險,反對建造人工島。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回應指,難以期望無人反對造地,稱政府會考慮反對意見,「若收到的意見純粹叫撤回,政府就要做出有益於社會的決定」。甯漢豪又表示,「目前唔係做定唔做,係如何做好。」臨近公眾諮詢結束,局方態度更形惡劣。
11) 3月31日風向逆轉 公眾諮詢即將結束
諮詢期間,先後有小蠔灣第1期流標、旺角洗衣街「地王」低價賣出,還有長實申請青衣船塢改建1.5萬伙,人工島的成本效益顯然一再受質疑。諮詢期結束前夕,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立法會議員謝偉俊、王國興、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明報地產版陸振球等,均質疑興建人工島的成效。
這次公眾諮詢,發展局只是在意「專業團體」,討論如何做好人工島,無意聽取民間對是否應該建人工島的想法。奇怪的是,政商各個版塊在諮詢結束前夕仍未能統一口徑,這是否亦都反映各界利益仍存在矛盾?吹起「先北都、後大嶼」的風,又能合理化發展北部都會區這個決定嗎?更進一步,明日大嶼可能會以怎樣的形式退場?第二期諮詢仍會出現嗎?對於政府而言,「諮詢」的作用,顯然不在於聽取民意,但似乎「圍爐式諮詢」的如意算盤卻難以達成,為明日大嶼計劃在未來一段日子更添變數。
參考資料
即睇《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研究報告全文:
【註1】明報:人工島「公眾參與」大半月 前日開網站 環團斥「最貴工程見不得光」 發展局:局長隨筆有短片
【註2】Yahoo新聞:明日大嶼|諮詢網站被 Google Chrome 列「不安全」 疑未加密 政府接查詢後修正
【註3】發展局:【交椅洲人工島公眾參與活動繼續進行】https://bit.ly/40PhRwt
【註4】本土研究社:《問題島途:從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看明日大嶼計劃的危機》
https://liber-research.com/uncertainfatesreclamationmegaprojectsworldwide/
【註5】發展局:【勿以危言聳聽的歪論窒礙香港的發展】
【註6】林超英Facebook
【註7】發展局:【交椅洲人工島.專業學會平台啓動】
【註8】星島:明日大嶼|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被質疑曾飄移 香港工程師學會 : 「移動」屬正常
【註9】林筱魯:論中部水域填海的憂懼
【註10】陳學鋒:【交椅洲填海真的會爛尾嗎? 】https://bit.ly/3KnFGWT
【註11】本土研究社:【必敗嶼山島:南韓松島大型填海失敗啟示錄】
【註12】綠色和平:《明日大嶼廿質問——民間專家意見書》

支持本土研究
巨變中的香港,仍有本地在經營關注不同議題的民間力量,謹守崗位默默堅持。
作為專研規劃發展、城市保育、土地問題、房屋危機、環境保存、開放數據等範疇,我們的研究員相信開放的公共知識有其不可或缺的時代意義。留在這裡的人仍努力在閱讀、圍爐、思索、製作、紀錄、尋求突破、尋找未來,而這裡依然需要更多原創、深度、扎實的研究基礎來說明一切,用事實書寫我城的故事。
與此城共渡過十年,我們更明白自己時代的角色與位置:扎根本土發掘原創可能,切入城市議題打開缺口,提供批判視野的公共論述。如你認同我們深度扎實的研究,請月費訂閱方式支持,來守護僅存的民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