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難捉摸︰明日大嶼政商板塊正悄悄移動
發佈時間:2023年3月27日
明日大嶼極低調進行無現場參與的公眾諮詢,3月底屆滿,除了民間團體發佈深入研究引起社會迴響,留意到近月政商板塊個別對明日大嶼人工島的言論風向,似乎形勢正出現逆轉及異動,亦無法如政府期望一樣做到統合各界聚焦如何「優化」人工島方案的目標。
以下綜合了近月數個指標性人物的文章及言論:
➤明報地產版陸振球:
//不單對改善財赤極為不利,甚至規劃中的明日大嶼,其未來能提供的土地收益也存在極大變數,或令到項目有入不敷支的危險。
觀察:陸曾在2018年明日大嶼首度提出時,撰文《反對填海變相支持地產霸權》、及後在2020年寫《港府可發低息債拓「明日大嶼」》進一步加持,然而今日180度轉口風,在其文章《明日大嶼有入不敷支危險》,指出土地收益存在極大變數,明顯見到地產商界已感受到開發人工島的巨大風險,頗具標誌性。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
//填海計劃中的3個人工島,其中一個以興建公營房屋為主,她質疑能有多少土地收益,若要用另一個興建商業區的人工島支持項目,「即係地價要好貴」,惟她質疑香港對商業用地需求是否如此大。
觀察:連行會召集人繼續堅持北都優先於明日大嶼,將會對未來人工島能否有效推動具一定影響,近日更再進一步質疑人工島成效,應是有見目前賣地收益慘淡及經濟處境而開始正視現實之看法。
➤堅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涵 @資本雜誌:
//如賣地收入真如筆者估計只有2,400億元,連人工島造價成本5,800億元也應付不了,項目入不敷支,造成巨大財政壓力,完全是「蝕本生意」。
具商界背景的聲音在諮詢死線前也開始加入戰場,直指明日大嶼乃「蝕本生意」,打破發展局了期望製造各界支持開發計劃的主旋律。
➤學研社時事評論員岳長庚@港人港地:
//…與其冒著財務風險同步展開兩個超大型項目,是否應該一步一步來,先做好成本效益較穩妥的北部都會區?政府要拿出數據說服社會,為何非填海不可。
觀察:證明除了民間陣營,港人港地寫手也為這個「超大型項目」數據欠奉,與及為何不優先進行北部都會區提出質疑,到目前為止政府仍未有完滿解答。
➤鄉議局主席劉業強:
//政府未來有多個大型基建,包括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三鐵三路,但政府沒有向市民解釋錢從何來?
觀察:鄉議局亦開始提出「錢從何來」的質疑,有可能預視到兩個項目同時做將會在資源上顧此失彼,攬炒發展,最終影響了新界土地利益。
➤曾為摩根士丹利之董事總經理和顧問總監的卓百德
//「如新界有這麼多土地可以隨時取用,為甚麼要投資550[0]億元去填海來連接海島?是完全的災難!新加坡才是因為缺地而需要向填海尋找解決方法」
觀察:有金融界巨子在諮詢初期率先表態,質疑未來的土地發展策略。政府在明日大嶼諮詢前最早是問過金融界,但到目前為止都未有任何機構金融主動交出投名狀願意參與大規模融資。
而政府到目前為止仍然堅持明日大嶼事在必行,但政商版塊轉向跳船之勢漸成,由董建華提出的明日大嶼主意,可能隨時未建已爛尾而不是夢。
參考資料
填海建人工島要檢視成本效益和能力 2023-02-04 岳長庚 時事評論員
明日大嶼不是普通填海工程 2023-02-22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交椅洲填海等於倒錢落海 2023/03/23 王涵 堅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https://www.capital-hk.com/column/wong-230323-p01/
明日大嶼有入不敷支危險 2023-03-25 陸振球 明報地產版
(反對填海 變相支持地產霸權 陸振球 2018年10月19日https://www.property.hk/news_content.php?author=PHK_LCK&id=61645)
龐大財赤卻推明日大嶼等基建 劉業強:政府錢從何來 2023-02-23
葉劉質疑人工島效益 倡先發展北都 憂現時財况難同時推 後者「助破一國兩制矛盾」 2023/3/27

支持本土研究
巨變中的香港,仍有本地在經營關注不同議題的民間力量,謹守崗位默默堅持。
作為專研規劃發展、城市保育、土地問題、房屋危機、環境保存、開放數據等範疇,我們的研究員相信開放的公共知識有其不可或缺的時代意義。留在這裡的人仍努力在閱讀、圍爐、思索、製作、紀錄、尋求突破、尋找未來,而這裡依然需要更多原創、深度、扎實的研究基礎來說明一切,用事實書寫我城的故事。
與此城共渡過十年,我們更明白自己時代的角色與位置:扎根本土發掘原創可能,切入城市議題打開缺口,提供批判視野的公共論述。如你認同我們深度扎實的研究,請月費訂閱方式支持,來守護僅存的民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