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障城市?】李家超去中東學做「一線城市」?
發佈時間:2023年2月9日
李家超這兩天訪問中東的行程,最矚目一定是考察沙特的「智慧城市」NEOM計劃及阿聯酋的「馬斯達爾城」(Masdar City),其中NEOM計劃比明日大嶼更誇張,它計劃在沙特西北部的荒漠上興建樓高500米、長達170公里、發展面積達26,500平方公里,差不多等同25個香港,稱之為未來的智慧「一線城市」(the Line City)的大計,涉資達5000億美元,近來正式動工。現時明日大嶼及新田科技城等新的大型發展計劃都談及不少智慧城市的概念,究竟李家超可以從中東搶了什麼回來?
而The Line City只是「NEOM」的眾多幾近駭人的大型智慧城市項目之一。雖然夠噱頭,但翻查外國媒體的報導及評論,這個大型項目卻一面倒被批評為「血肉」、「科技樂觀主義」(technogical optimism)、監控城市(surveilience city)、「智障城市」(stupid city)、「生態災難」(ecological disaster)、「對生態及道德的暴行」(ecological and moral atrocity)等。面對下列超支延誤、人權、環境等潛在問題及爭議,沙特及阿聯酋經驗似乎對香港的參考價值頗低(或高):
▊ 超支延誤:外媒早有指出整個項目難以在原定2030年完工,據華爾街日報指NEOM 2021年的內部評估指需要50年完工【註一】。Masdar City的預計完工日期也推遲了14年。隨著工程的延誤,工程成本恐會上升,有估計指整個項目的成本造價可達1萬億美金。
▊ 血肉「長城」:NEOM計劃的開展,亦伴隨著逼遷當地原住民。目前估計有近2萬個Al-Huwaitat 住民被逼遷【註二】,上年年中更有三名原住民因公開反對發展項目而被判以死刑【註三】。

▊監控城市:除了如此血肉的人權問題,NEOM亦稱由於智慧城市需要大量數據,來自住客的電話、其住所、人臉辨識鏡頭 (facial recognition cameras)等感應器,有外媒指出以現時沙特的人權狀況,難以確保這些數據的運用會保證市民的私隱【註四】。
▊ 生態災難:雖然項目主打綠色城市(green city),然而有可持續城市設計的專家批評長達170公里「一線城市」(the Line city)的直線佈局不止阻隔鄰近動物的遷移,巨大鏡面外牆設計更會引來對鳥類有碰撞風險(collision risk to birds)【註五】。

▊零碳做唔到:Masdar City的設計經理Chris Wan直認當初吹奏為「世界首個零碳城市」的Masdar City現時碳中和率僅為50%,絕非零碳,也不會再「硬塞」可再生能源以滿足「零碳」這個僅以某個範圍計算的概念(”we are not going to try to shoehorn renewable energy into the city just to justify a definition created within a boundary”)【註六】。
▊ 設計FF味濃:NEOM的管理層及顧問聘請了數名荷里活科幻電影設計師(如銀河守護隊、蝙蝠俠,及末日之戰的設計師),協助甚至直接套用(directly inform)至NEOM的設計,以滿足沙地王子Mohammed bin Salman喜愛的「數碼龐克美學」(cyberpunk aesthetics)美學【註七】。但cyberpunk普遍描繪高科技但生活質素低的城市型態,從設計概念參考上已可見NEOM不切實際及不宜居的元素。

有曾經被沙特政府接觸洽談NEOM City的韓國建築公司,直指除了政治因素外,NEOM City的建築期、招標過程、實際所需的人手及材料、及沙特政府要求的回本率有問題【註八】,因而退場。

那為何香港突然會牽涉在遙遠他方的一個龐大發展計劃?這可能與國際地緣政治有關。沙地王子Mohammed bin Salman在2017年提出NEOM後,有不少歐美國家的技術和資金支援計劃,如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但在2018年,沙特異見記者Jamal Khashoggi 在沙特駐土耳其領事館被殺及肢解屍體後,歐美國家指事件是Mohammed bin Salman指使【註九】,歐美顧問及資金都對NEOM 敬而遠之【註十】。
計劃因此而停滯了5年,直至去年中Mohammed bin Salman指會在國庫先預留$80億美金啟動計劃,但第一期工程已須$320億美金,明顯有著巨大資金缺口【註十一】,當歐美各金融中心對計劃避之則吉時,香港正好是個籌集資金的平台及技術提供者。李家超在社交媒體亦坦承這個角色,指香港在此等項目「提供資金方面可發揮關鍵作用」【註十二】,「在建築、設計、施工和規劃等方面」也有利於支持NEOM的發展【註十三】。主動接觸及協助人權紀錄欠佳的國家為有爭議、問題多多的計劃融資,除了更加印證香港的「新國際政經地位」外,亦肯定會進一步損害與歐美國家的關係,威脅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新角色」。
李家超外訪中東,若帶回來的是當地的智慧城市經驗,連帶其管治、環境、人權以及財政問題,將會是現時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這些大型發展項目的重大啟示。
============================

支持本土研究
巨變中的香港,仍有本地在經營關注不同議題的民間力量,謹守崗位默默堅持。
作為專研規劃發展、城市保育、土地問題、房屋危機、環境保存、開放數據等範疇,我們的研究員相信開放的公共知識有其不可或缺的時代意義。留在這裡的人仍努力在閱讀、圍爐、思索、製作、紀錄、尋求突破、尋找未來,而這裡依然需要更多原創、深度、扎實的研究基礎來說明一切,用事實書寫我城的故事。
與此城共渡過十年,我們更明白自己時代的角色與位置:扎根本土發掘原創可能,切入城市議題打開缺口,提供批判視野的公共論述。如你認同我們深度扎實的研究,請月費訂閱方式支持,來守護僅存的民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