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唔切】習近平表明要完整保育濕地 香港發展商踩入生態安全紅線?
發佈時間:2022年11月8日
習近平近日在《濕地公約》的國際會議上,已向國際社會提出要「凝聚珍愛濕地全球共識」,更要「守住濕地生態安全邊界」【註1】,同時深圳亦即時開展《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2021-2035年)》,指要完善港深「濕地保育群保護的整體性」,以往國家領導人發布對港政策,香港政府必定即時發稿和應,唯獨今次卻罕有不見任何政府部門發文響應跟進,一直窺覬開發濕地的香港政商界是否一時嚇呆,「跟唔切」?
對近日人民日報形容為「地球之腎」的濕地資產,現今政府除了在北部都會區建議數收地作三個濕地公園外,似乎無其他建樹,而另一邊廂的發展政策則銳意向濕地範圍開刀,正建議大幅修訂濕地發展指引,容許發展商在濕地發展更高密度的住宅,亦勢必縮減濕地邊界,逐步改變過往按《國際公約》下制訂出的濕地保育規劃策略,與中國更積極保育濕地的承諾背道而馳。
事實上,早年恒大亦帶頭接盤開發濕地豪建25萬呎「恒大皇宮」【註2】,為「資本無序擴張」作出的完美示範;在政府帶頭放寬濕地發展限制,各持有大量濕地土儲的發展商均蠢蠢欲動,南生圍、豐樂圍、和生圍的發展計劃將接踵而來,加上過去數年發展商藉政府借地起隔離營及過渡屋的機會「過橋」,趁機將手上濕地土儲「借出」,順勢破壞濕地為建屋計劃鋪路【註3】,還有政府剛剛「原則上同意」發展商提出在元朗蠔洲路的土地共享計劃申請,在濕地旁邊興建25層高住宅大廈【註4】,以層出不窮的「創新方式」不斷闖關,試圖挑戰香港濕地範圍的「生態紅線」。
根據我們《竭澤而築》的香港濕地業權研究 (2018年)【註5】,全港濕地範圍中有近4成私人土地已被公司持有收購,而現在政府放寬濕地發展指引,將對國際濕地的完整性帶來重大影響。利益使然的地產力量與不合時宜的開發政策,將會是香港濕地整體性的最大威脅。
「整體性」一字已經成為濕地保育的新關鍵詞,意味著不容自創發展概念扭曲濕地的完整保育工作,例如沿海濕地與流域的中上游地帶關係一直密不可分,尤其現時這些地帶正不斷受新發展區擴張、不同地產發展計劃及棕地持續影響,不能再對濕地中上游的生境割裂看待。
官方仍以為可以用「小聰明」,將香港濕地分割為「核心」及「邊陲」的概念,聲稱只積極保育核心部分,美其名稱之為「創造生態容量」,然後就可以合理化或彌補土地開發商對「邊陲」濕地面積的侵蝕。這種割裂的自然觀,明顯已經不乎新時代思想中「濕地保育群保護的整體性」的要求。
而香港國際濕地範圍亦受全球注視,近日有外媒報導香港發展商開發濕地,卻並無在按機制在其「環境、社會及管治」(ESG) 報告中申報其破壞濕地的行為,反而在報告選擇性地高調宣傳一些微不足道的環保措施。對於為何「講一套、做一套」,大部分發展商對外媒的質詢「已讀不回」【註6】。而全球領袖即將參與的COP27氣候高峰會,其中一項重點就是「已發展國家」是否要為「發展中國家」支付更大氣候暖化的成本代價,若然香港仍不改變濕地開發的既有政策,將會在氣候高峰會中「拖國家後腿」。
【註1】 香港電台 2022年11月5日 習近平:要凝聚珍愛濕地共識 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 https://bit.ly/3UVgcTh
【註2】香港01 2022年11月6日 恒大元朗項目被資產接管人售出 料蝕60億 原址擬建「皇宮屋」等 https://bit.ly/3ta1GuX
【註3】日經亞洲Nikkei Asia. 2022年5月26日 Hong Kong developer moves to cash in on COVID ‘donation’ https://s.nikkei.com/3NLCZ1o
【註4】明報 2022年11月4日 土地共享首批3宗 涉1.5萬伙公營 最快2025動工 本研社促交代會否公帑起基建 https://bit.ly/3FVyNKz
【註5】本土研究社 《竭澤而築:新界西北魚塘業權調查》https://bit.ly/3htsVhy
【註6】彭博 Bloomberg. 2022年11月5日. Hong Kong Developers Threaten Bird Sanctuary With New High Rises https://bloom.bg/3NPkJUO
配圖照片取自 bongbong之花鳥蟲魚 (YouTube) 米埔黃昏日落(拉姆薩爾濕地)| (DJI Mini SE 試飛)

支持本土研究
巨變中的香港,仍有本地在經營關注不同議題的民間力量,謹守崗位默默堅持。
作為專研規劃發展、城市保育、土地問題、房屋危機、環境保存、開放數據等範疇,我們的研究員相信開放的公共知識有其不可或缺的時代意義。留在這裡的人仍努力在閱讀、圍爐、思索、製作、紀錄、尋求突破、尋找未來,而這裡依然需要更多原創、深度、扎實的研究基礎來說明一切,用事實書寫我城的故事。
與此城共渡過十年,我們更明白自己時代的角色與位置:扎根本土發掘原創可能,切入城市議題打開缺口,提供批判視野的公共論述。如你認同我們深度扎實的研究,請月費訂閱方式支持,來守護僅存的民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