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止「八變七」咁簡單】剖析最新強拍的魔鬼細節
發佈時間:2022年11月16日 早前政府建議舊樓重建強拍門檻由8成降低至最低6成,被批評無視小業主私有產權,今日政府提交進一步資料【註1】,揭開原來不只牽涉降低成數的「量變」,還牽涉更重大的「質變」,令發展商可以包攬遠不及業權門檻的地段一併強拍作大規模地區性收樓,政府甚至為發展商「度身」修例,令本來無重建需要但有足夠「經濟價值」的樓宇也可被強拍,違反當初應對舊樓老化的強拍原意。 ▍自創「拔釘」新招: 用加權平均數「攤分鄰近樓宇業權」 過往發展商可能會碰到部分地段有「釘子戶」的情況,令發展商非常頭痛。今次修例政府除了50年樓齡的強拍門檻由8成降至7成,更表示為了「避免插針樓」,今次透露將引入「攤分鄰近樓宇業權」新概念。比起過去強拍申請,鄰近樓宇地段需有「共同使用的樓梯所連接」才能合併強拍的法例要求,今次修例只要地段相連鄰近而無需有共同樓梯,就容許發展商攤分它們的業權份數,在「連接鄰近地段」申請一併強拍,更訂立6成業權作為樓宇地段的基線門檻。意即令發展商收不夠7成,但超過6成業權的舊樓,只要其「申請強拍範圍內」所有平均業權份數在「加權」後整體達7成或上,就能被「拔釘」,簡單點講就是大業主的私有產權比小業主來得的「矜貴」,若發展商收夠隔離業權就可「收你皮」。 可見,比起當初施政報告傳由8成到7成,今次強拍修例細節透露,原來連業權只得6成的樓宇亦會面臨強拍危機,而這些樓宇並不只是如政府所指70年以上樓齡的舊樓,連只有50多年樓齡的「舊樓」也可在新機制下亦無一倖免,亦令舊區響起全面兼併的警號。 ▍以精簡為名:竟無須證明重建計劃有重建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