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到功成:無啦啦重建23個「山旮旯」碼頭 用意何在?

全港有逾百個公共碼頭由政府維修管理,政府於2017年首提出推行「改善碼頭計劃」,挑選23個碼頭進行改善工程,計劃現正進展得如火如荼,已有10個碼頭工程被提交立法會討論,每項預計造價由4,580萬元至1億5,740萬不等。政府聲稱計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公共安全、碼頭前往郊遊景點的可達度、使用量、當區「居民訴求」等【註1】。然而,政府沒有具體解釋23個碼頭的選址準則,亦有地理位置相近的碼頭面臨同樣問題卻不被納入計劃當中,究竟政府在打甚麼如意算盤,改善這些碼頭背後又會否另有原因? ⧭ 碼頭先行打通鄉郊「旅遊地產」? 研究員針對所選碼頭選址進行研究,翻查鄰近地區的相關報導,並整理出各個地方的地緣獨特性,發現其分布不少與現時政府的生態旅遊項目相關,包括《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雙城三圈中的「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概念,以及「大嶼山康樂及旅遊發展策略」。「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覆蓋香港地質公園範圍,涉及在內的獲選碼頭便有12個,意味其具生態價值,當中包括《北部都會區》中有提及的東平洲與荔枝窩的碼頭【註2】。而涉及「大嶼山康樂及旅遊發展策略」的碼頭亦有4個,包括策略有提及的馬灣涌、大澳、二澳的碼頭【註3】。其餘的則主要為長洲、南丫島、坪洲這些熱門郊遊小島的碼頭。 表面看來被選碼頭的地區與近年政府提倡的生態旅遊/綠色旅遊有關,但細察之下,當中不少村落曾有被囤地開發的危機,或是發展的痕跡,碼頭改善計劃將直接一併「改善」這些偏遠地區的「旅遊地產式」發展潛力,囤地地產商或直接得益,包括: ▍荔枝莊:2010年起,發展商萊蒙國際主席兼大股東黃俊康以私人名義購入荔枝莊逾200幅地皮,或意圖囤地待時機發展【註4】。 ▍糧船灣:2011年糧船灣有官地被違法僭建渡假屋,而現時相鄰的東丫亦有已發展的渡假村經營【註5】。 [...]

考察手記:寫於大鵬灣風雲變色之前

研究手記:寫於大鵬灣風雲變色之前 自去年北區部會區橫空出世,香港西北部的濕地保育區成為了「兵家必爭」的焦點,畢竟研究員的精神有著創新的執著,於是我們反而更專注去投放心力去東北一方:雙城三圈的大鵬灣「宜遊」生態娛樂旅遊圈,這個包含在龐大藍圖中的概念,將會對未來環境帶來一種怎樣的轉變。 先是一系列前期研究的工作坊,及後在近月進行了一次實地考察,重點考察相關被盯上的地點,不敢說是要目睹其變天前最後一面,卻在途中更深入看見巨變前的各種問題與不安。 閒置中 Podcast - 暗湧中-打卡人潮淹沒最後郊野樂土? 先是有便宜的船,讓我們研究團隊可以定點考察整個幅員甚廣的地區,途經赤門海峽、印洲塘、大鵬灣各處、臨近沙頭角海,行程還在吉澳與鴨洲登島。 行程中其實也令我們有種驚訝,相對4-5年前研究員曾到過相同考察路線,已經目擊有許多明顯變化: [...]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