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22年10月14日 #棕地 #研究手記
過往做記者報導棕地議題,聚焦如何透過一、兩個個案更快呈現當中的問題。而今次首次參與棕地研究,落手搵地要快之餘,需要更深入認清每幅棕地的模樣,立體化每個細節。在過程中對棕地多過對人,對得耐更發現這些棕地越望越「肉酸」,而落地行一轉之後更能感受到政府長期話缺地的荒謬之處。

考察當日原本的目的地是一幅閒置14年的棕地,但去到現場卻感覺棕地「越搵越有」。我們在錦田一帶沿著沙埔村路搵地,沿著車路已經看到有多於一塊被鏟平的棕地,沙塵滾滾遍布石頭,完美呈現荒廢狀態。事實上,這一帶的閒置快熟棕地已有近21公頃,面積之大相等於一個維園。
當到達「目的地」的長春新村「萬年荒廢」棕地,這幅5公頃的地不但荒蕪,更有廢墟感—被充滿銹跡的鐵皮圍起,需要企上石堆、伸盡手臂才可以透過手機,窺看已生滿雜草的閒置棕地。不過,如此荒廢的「快熟棕地」卻並非於隱蔽地段,旁邊已經是以大自然景觀作招徠的新地私樓項目Park YOHO,距離元朗市中心亦只需要約10分鐘車程,理論上大片棕地不難被看見。再者這一帶的棕地被規劃署列為中發展潛力的棕地,意味著政府任由這些大片、「即食」的土地被浪費,另一邊廂卻反覆以加快上樓、增加土地供應為由向綠地開刀,正好反映其荒謬之處。

我們只在長春新村一帶行一轉已經有所「斬獲」,這些大片的棕地一直無發展計劃甚至被閒置,到底是不被政府看見,或是政府視而不見?當去到流浮山一帶,沿著深灣路兩旁已見到為數不少有作業的棕地,執管紀錄顯示該一帶的棕地群有違規作業,顯然於有關部門執法後亦無改善情況。再一次反映官方並非對這些棕地不知情,而是選擇不作為。
而在考察期間看到有大型貨車反覆進出窄長的車路,亦有推土機在棕地上作業,過往的研究亦有發現這些棕地群上有電子廢料拆解場。這些違規作業構成環境污染之餘,亦帶來噪音、景觀上問題。然而快熟棕地的不遠處已是已有或擬建的新市鎮,若政府繼續不處理這些棕地,意味著日後的新發展區落成後將會與棕地為鄰,見到塵土飛揚、充斥電子廢料的鄉郊奇觀,可想而知「宜居性」有幾高。試問居住在這些環境是否李家超日前提及的「提質」?

民間討論棕地政策多年,無論以往側重數量,抑或現時強調效率的「快熟」,與政府的角力猶如一場泥漿摔角賽。以往曾任港聞記者,當時角色似是一個評述員,持平地呈現賽事兩方的情況;而現時研究員的身份則成為賽事中的摔角手,每一步都要反覆思量避免對手有機可乘,同時亦要更有策略地將對手技術性擊破。
角色有所轉換,但不變的是透過這場「賽事」令棕地問題持續被看見,將其推進成為政府必須正視的議題。文字報告會比這篇考察手記更加震撼,一齊同我繼續「追棕」啦!
▍立即睇《快熟棕地:北部都會區具發展潛⼒的棕地研究》:https://bit.ly/3ED8GaJ
▍一圖睇清「快熟棕地」及「閒置快熟棕地」分佈:https://bit.ly/3elag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