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學線高汁專訪報導! 一起守護民間研究工作。
【查冊推進民間研究】
為了公眾利益而查冊的,還有一眾民間研究員。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夏淳權指,查冊在研究過程中不可或缺,是揭示社會問題一個十分有力的證據。本土研究社一直有研究新界的違法套丁問題,亦即有丁權而沒有土地的原居民,將丁權售予擁有土地的發展商,發展商建成房屋後,售予沒有丁權的人士,從中牟取極大利潤。
為證實該地段是否有套丁,要透過公司及土地查冊獲得相關業權紀錄,進而查證發展商有否購買那些房屋,並轉售給非原居民,才可以斷定該位置有否套丁。本土研究社最後花了過萬元進行公司及土地查冊,並公佈《新丁再現:新界套丁研究報告2020》,揭示新界套丁問題。研究員蔡諾正認為,查冊最重要的是核實未經證實的線索:
「其實做那麼久研究,最興奮的步驟就是打開查冊的那一刻看見:『哇,真的是他!』」
【公眾利益與私隱並非對立】
面對警方是次拘捕行動,兩人皆表示不擔心將來使用查冊會誤墮法網,認為政府暫不會收緊土地和公司查冊,因為一旦收緊,就等同不再容許公眾監察。蔡諾正表示並非害怕與否的問題,以查冊去研究有關公眾利益的事務是應有的權利。若政府日後真的進一步收緊,便只可以用實地考察、「放蛇」等方式研究,成本就會高出許多。
作為民間研究員,他們認為是次拘捕可以令公眾反思,公開資料以及私隱之間的衝突是一個「假兩難」。他們建議香港參考其他國家,例如愛爾蘭和斯洛文尼亞,建立一個完整的公眾利益測試 (Public Interest Test),判斷個案之中公開資料的重要性,是否可以凌駕於個人私隱之上,然後再決定是否公開。這樣既能保護個人私隱,又可以保障全民監察的權利。他們亦提出政府應該設立《檔案法》及《資訊自由法》,確保政府妥善儲存重要文件,供市民查詢,避免政府部門拒絕索取資料要求,保障公眾知情權。若政府可以免費開放相關資料的查詢權限,會有效促進公眾一起參與政策討論,監察政策實施。
—

Follow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