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之死 歸因人類的貪婪?】

發佈時間:2023年7月31日  7月31日的早上一條布氏鯨被發現死於西貢牛尾海。鯨魚之死,除了可歸因於「人類的貪婪」,亦可從以下5大關鍵事實判斷: ● 除了《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現時港府主要透過設立海岸公園 (7個,另外有1個擬建中) 和海岸保護區(1個)保護海洋生態【註1】,但除了佔海最小的鶴咀海岸保護區,各海岸公園均只有船速限制【註2】,幾乎沒有任何條例限制船隻進入,僅海下灣海岸公園極小區域禁止機動及船內引擎船隻進入【註3】,基本上如鯨魚這類海洋生物來港,亦無處可避漁船與人群。 ● 香港研究鯨豚的民間團體多年總結,其中一種對海上鯨豚最大的威脅,便是船隻。例如香港江豚最主要的死因,便是船運時被螺旋槳擊中,或是被棄置漁具纏繞【註4】。過往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

2023-08-07T17:02:35+08:007 8 月, 2023|2023新聞, 海洋研究, 精選, 規劃研究|

【荷需填海?】值得香港借鑑的與水共存治水思維

發佈時間:2023年1月30日  香港近年再掀起一場「填海熱」,除史上最大規模的填海計劃「明日大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第137區將填海約20公頃,為擴建科學園白石角又將填海,東涌填海亦在繼續擴展中。一直有支持論者指香港過去的成功有賴填海拓地,他們又援引填海大國——荷蘭多年來填海的經驗,以證明先進國家也填海,為何香港不能?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近來亦發表一項荷蘭鹿特丹港 (Port of Rotterdam)擴建計劃的填海技術成本管理及環境緩解措施研究【註1】,作為「最佳案例」供議員及公眾參考,顯示香港官方對荷蘭填海技術趨之若鶩。 比較少人討論的是,填海700多年、擁有最先進填海及治水技術的荷蘭,近年深刻反思過往「與水鬥爭」的思維,改為採取「與水共存」的策略,除大幅減少填海外,更「退地還海」。中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何有這個轉變?填海造地是否已經不合時宜?透過分析荷蘭「填海轉向」背後的脈絡,能為香港應否大規模填海的論爭,提供最新的海外進步觀點。 ▍荷蘭:受限地勢 [...]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