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清零?】城規程序被精簡的不只是諮詢環節? #肢解城市規劃

文章發布日期: 2022年2月12日 
除左教人訂口罩,今日立法會發展局【註一】仲靜靜雞透露多咗「精簡」城規程序嘅具體方向,雖然3月先有更多細節,但其中一個已經睇到研究員眼都突一突。「理順相關安排,如限制對土地有控制權者方可提出改劃申請」這項新修訂,帶出兩個問題:
1)扼殺民間改劃?
現時城規會容許任何人申請改劃土地用途,無限制於土地的業權擁有人(是的,即使你不是土地擁有人也有權申請改劃一土地的用途)。除了較著名的囍帖街啞鈴方案,過往民間團體曾利用提交民間方案的改劃申請,與「一鎚定音」的發展方案打擂台,由民間表達規劃發展應該點做起,包括但不限於:
「還海於海」:民間於去年透過向城規會申請改劃(Y/I-NEL/1),將涉及「明日大嶼」填海範圍的交椅洲一帶位置改劃為「海洋功能保留區」地帶,以禁止於該處填海或進行大規模永久覆蓋海面的發展。
大坑西改劃:於2016年提交的改劃方案為建合併出租公屋及資助出售房屋,當時重建計劃的出租公屋不足以安置居民而遭到反對,有民間團體聯同居民策動民間改劃,於方案中提出居民對重建的構想,以及揭示「保守」的城規制度。
“Take back the street”:多個環保團體於2016年曾經申請將德輔道中畢打街至摩利臣街地段,在週日及公眾假期改劃成行人及電車專用區,改劃在社會惹起的討論,政府當時亦於立法會上「迫住」回應有關的建議。
「人文啟德」:本土研究社聯同其他民間智庫,就啟德改劃方案向城規會提出改劃申請,直擊當時政府部門之間的意見分歧與各自為政,帶出九龍城區受重建計劃影響的苦主、啟德私樓豪宅化、跑道南區高檔化旅遊區自成一角等問題。
雖然這些改劃方案一一被否決,卻曾是重要的集氣、動員途徑,各部門焗住要答點解個改劃申請點解唔work。現時部門卻指這種公眾參與改劃或會「令到一啲程序有爭拗或者拖長」【註二】。若修例「只允許對土地有控制權者提出改劃申請」,則變相「你無地,你就無say」,直接效果就是阻礙民間「主動出擊」參與規劃。在城規過程中,民間只剩「入信」這個平台——而這平台也將被「精簡」。另一邊廂,地產商就可「安心收地」,儲夠「土地控制權」再申請改劃。
2)何謂「土地控制權」?
擁有多少業權份額才算有「土地控制權」?現時不少私人發展項目的改劃申請均涉及一定面積的官地。以最近提交改劃申請的九華徑「綜合發展區」改劃住宅項目(A/KC/489)為例,地盤面積為4.8萬平方米,當中近一半為政府土地(約2.2萬平方米)。在這種情況下,該改劃的「土地控制權」屬發展商還是政府?一般市民對政府的「土地控制權」有無say?會怎樣延續發展商對其他私人土地的改劃權?這些都是重要的問題,尚待更多細節交代再作進一步分析。
近年政府「放哂風」要針對公眾諮詢,早前某智庫更建議要「取消埋公眾申述會」,今次修例針對「反對意見」也是意料之內。今次修例都有講明「用不同條例處理相類反對意見」。但或許之前沒有預料的是,被斬的不只是公眾諮詢及俗稱「入信」的環節。不會反躬自省,要民意清零才得以順利進行的發展計畫,都真係幾廢。
【註一】《行政長官二零二一年施政報告》及《施政報告附篇》有關發展局的措施;立法會 CB(1)40/2022(01)號文件https://www.legco.gov.hk/yr2022/chinese/panels/dev/papers/dev20220210cb1-40-1-c.pdf
【註二】發展局提4方向壓縮城規程序 邊填海邊改劃 減少諮詢
延伸閱讀:
本研專題《肢解城市規劃》 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