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迫部都會區:權貴要打高爾夫 新發展區基層要做擠迫戶
在粉嶺高爾夫球場建公屋被「暫緩」之際,政府日前向城規會申請增加古洞北和粉嶺北公營房屋30%地積比,最高樓宇高度達至主水平基準140-180米,古洞北最高地積比可達7.8倍,比現時皇后山已40多層公屋邨的7倍更高。從修訂構想圖可見,公屋放寬高限後將「密不見天」,全區數十橦40-50層高公屋旨日可待。
申請亦同時將區內大部分私樓住宅用地整體地積多送20%,當中古洞北有私樓地皮的最高地積比將高達7.2倍。其實這已是新發展區歷年來送給地產商的第三份「禮物」。由當初的「原址換地」政策,及年初的標準補地價,至是次放寬密度,至少已惠及以下已成功申請換地的地塊:
粉嶺北新發展區
▌由恒地持有:B5、B8-B11地盤,共76.3萬方呎
▌由新世界持有:B6-B7地盤,共23.8萬方呎
古洞北新發展區
▌由長實持有:B12地盤,共5.35萬方呎
▌由資策、泛海持有:B7-9地盤,共15.5萬方呎
單計今次申請放寬地積比公私營的住宅地,粗略預計東北新發展區將增加數萬人口,由早年估計18.8萬激增過廿多萬人,可預視將來對當區社區設施及交通等負荷,如何煉成「迫部都會區」。
看見如是次聲稱「略為放寬」的技術性的修訂,如何逐步逐步成了利益傾斜的掩眼法,也是理解這城市規劃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環節。
當發展北部都會區聲稱更「宜居」,卻將公屋疊高40-50層犧牲基層的居住質素,另一方面繼續保留超低密度丁屋無序擴散甚至縱容套丁,又「暫緩」發展百多公頃粉嶺高爾夫球場,到底這種「宜居」針對的是哪些人亦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