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麻地街市已不合時宜 還是被投閒置散?
油麻地街市座落於油麻地及佐敦的核心地帶,街市對出的新填地街更是過百米的街市街,服務街坊過百年。然而,回顧80年代的香港政府歷史檔案,當時油麻地街市可算是街市中的典範,甚至被評為最高級別 – 「非常具競爭力(Very Viable)」。然而是甚麼導致昔日的模範街市變到今日風光不再?
油麻地街市的黃金時代
早前研究員到訪油麻地街市,難免感受到上下兩層的氣氛截然不同,地下海鮮檔頗為旺場,售賣種類亦不少;不過二樓的光景卻截然不同,淪為「死場」幾乎十室九空,部分被檔口用作儲物,死場更與街市外繁忙的露天市集成強烈對比。
油麻地街市建於1957年,屬戰後最大單幢式街市建築。公眾街市自80年代起以一地多用模式興建,油麻地街市便成為香港碩果僅存的單幢式街市【註1】,目前亦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入待評估目標名冊內【註2】。雖然油麻地街市的規模未必及中環街市,但亦不乏建築特色,三層高連同宿舍的大樓、粉紅色的外牆、建築內部設置中庭、獨特的招牌字體等都見證著街市發展的脈絡【註3】。
翻查香港政府歷史檔案中,一份1984年檢視街市現況的可行性研究報告(Study of Viability of Markets) 【註4】,提到當年80年代眾多街市面對「外憂內患」,「外」有街上小販競爭,「內」有街市日久失修。油麻地街市卻屬眾多街市中其中一個被評定為最高級別的「具競爭力」(viable)的街市,不但基本配套符合當時標準,沒有失修問題, 更是吸引各行各業駐場,場內150檔全數爆滿。報告亦解釋,除了由於街市在當區已歷史悠久(long established traditional market in Yau Ma Tei area);街市身處於方便(located in a convenient spot),能讓當區居民可以輕易來往到達(easily accessible by local residences);更指「出哂名」會提供眾多類型的貨品(famous for its great number of variety of commodities)。
因此,當年油麻地街市不但沒有空置情況,連同街市外逾170檔的新填地街露天市集,在公眾街市與露天市集互補的關係,亦令當時總共多達三百多個攤檔可以同時存在。透過檔案回顧當年的街市本身地理、歷史以及產品多樣化的優勢,很難想像油麻地街市如今卻出現二樓「死場」狀況,箇中原因值得更進一步分析及研究。
管理思維僵化 改善工程捉襟見肘
油麻地二樓「變死場」最直接的原因應是政府以改善工程等原因凍結出租街市檔口。油麻地街市2020年的凍結率為12%,加上部分攤檔只作倉庫,導致空置率數字(13%)不高仍成為「死場」。硬件上,本身油麻地街市的檔位面積低於同類公眾街市檔位的最新標準【註5】,魚檔、肉檔等將難以進行售賣前的處理工序,或令部分檔主卻步。事實上,2015年官方檢討報告亦建議要擴闊檔位面積,但食環署一直無做。另一邊廂,政府雖然於2019年完成了油麻地街市的改善工程【註6】,但只屬硬件上小修小補,例如安裝WI-FI及閉路電視。除了加設升降機,這些工程對改善營運環境的幫助成疑,也無針對2015年檢討報告指出二樓營運率低的主因。
油麻地街市這樣「使用率低」的街市,很可能會在食環署的「街市及熟食市場的使用情況及發展潛力」審視政策下「改為其他社區設施」【註7】。加上,油麻地街市被納入市建局提議整合街區範圍中,或會步九龍城街市後塵,被搬遷至附近地盤,讓路予重建下發展商的囊中物。這也可能是政府不將之納入現代化街市計劃中的原因之一。
政策默許任殺 街市淪為發展犧牲品?
面對公營街市的衰落,近年學者或民間團體積極嘗試為街市轉型出謀獻策,一方面呼籲政府改劃及整合攤位、積極開放競投,同時倡議更多經營街市的新思維,例如改劃特色墟市鼓勵地區創業【註8】。另一方面,亦有檔主嘗試打破街市傳統的用途,開設「另類」攤檔以連結社區,例如二手書店,主打出售本土手工產品的新式雜貨店等,這些攤檔能夠成為街坊的聚腳點及互相交流之地,或許能為公營街市建立新氣象。而政府作為中立的資源管理者,亦沒理由將這些對公營街市的活力及競爭力有利的另類攤檔拒諸門外。
然而,在政府「疏於」管理下,公營街市所提供的日常服務及社區功能看似逐漸失效,但事實是政府扼殺了街市及熟食市場在現代社會轉型及持續發展的空間,不斷被外判予領展霸權、超級市場等私營模式、甚至合理化市建局食這些公家資源。尤其坐正區內核心地點的街市,政府不好好善用這些公營街市的可達性,改善其應有的服務及設備,反而形容其為未善用的公共資源,或者對政府而言,當公營街市完成其歷史任務後,就排隊等拆卸重建,著重的是其「未用盡」地積比以及可換成可建成樓面面積的發展潛力。
參考資料
【註1】現時香港大多數街市都納入政府綜合大樓的一部分,再不會興建只作街市用途的建築
【註2】《改善公眾街市營運環境的顧問研究報告》https://bit.ly/3Ckhp0e
【註3】關於油麻地街市的建築,可參考中大出版社的新書《香港街市:日常建築裏的城市脈絡(1842-1981)》
【註4】香港政府歷史檔案 HKRS716-1-29. Study of Viability of Markets
【註5】《改善公眾街市營運環境的顧問研究報告》https://bit.ly/3Ckhp0e
【註6】油尖旺區議會 食物環境衞生及工務委員會 第45/2020號文件https://bit.ly/3QKPw5F
【註7】《行政長官2018年施政報告》https://bit.ly/2H1RC0T
【註8】團體指全港街市空置檔位達1,613個 元朗同益街市有檔位空置27年,香港01 https://bit.ly/3dItWQ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