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22年10月15日
研究員:Caesar、 Leung
最近本地工業迫遷潮中,翻著一股較少人講的暗湧:市建局自創的「食工廈起豪宅」重建模式,好可能會掀起新一輪工廈併購潮。
我地研究員成日覺得工廈研究好尷尬,因為工廈錯綜複雜令我們很難做到整全、即時的研究。但工廈卻是不少本地基礎經濟的製造支柱及物流的中樓底柱、亦是市民經常來往「捐窿捐罅」搵好嘢的交集處,作為地區經濟、市民城市活動的重要一環,其實很值得研究,呈現現時政府成日避而不談屬於本地工廈特有的城市功能、價值及現況。
見到市建局都開始「食工廈」第一滴血,研究員忍唔住抽了個上午,實地考察落土瓜灣五街一轉,深入新寶工商中心,行入去親身同你數下睇下究竟今次市建局係淘汰緊甚麼本地工業?

行過柏林牌的霓虹燈,一行入去兩步,就有推著唧車,身水身汗嘅哥哥問「係咪買嘢飲?」。原來除咗堆滿熱水爐嘅德國寶貨倉同建築公司,入面仲有飲品/紅酒批發商、土瓜灣名物之一天園餃子的工場/貨倉、處理脆肉鯇嘅食品工場、仲有各種塑膠製造、混凝土、電子用品、印刷公司的工場及貨倉等等,包納了多類全港及地區經濟活動的工廈。樓宇狀況四四正正,正門電梯大堂仲有冷氣。出去食lunch的員工及送外賣的人來來去去,絕非閒置。有不少單位更貼出告示指在上星期剛剛裝修好。

然而,今次市建局一下子將新寶工商中心納入重建範圍,如何安置工廈內這些工商作業的後續都未有交代,當重建後起哂豪宅及購物商場,咁佢地之後仲可以去邊?比起九龍城項目、觀塘裕民坊的小店街鋪都會做下樣提供「回遷」計劃重置,今次可說是一個「明正名順」逼遷(displacement)的重建項目。
喺新寶兜個圈就知,其實嗰度最大業主可能唔係德國寶,而係幾層都有單位嘅金城建築。雖然佢都可能要搬一搬走,但佢好可能就係少數有得留低同市建局「共同富裕」嘅大業主。因為市建局今次「擁有不少於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業主參與項目發展。除咗踢走中小企之外,亦等於同大業主講,「收得夠多咪共同富裕囉」。以往收地商落釘時都可能要考慮同市建局「爭地盤」,但今次多咗「共同富裕」呢個可能性,發展商就可以更放心併購落釘。尤其土瓜灣一帶重建風聲甚高的工廈。
逼遷本地工業及工廈已成為城市日常。仔細留意政府各種「去工業化」的操作,除了自己的新發展項目收地(如德保及志記等)、間接地在「再工業化」的政策下合理化科技園迫遷Mil Mill、活化工廈等明益地產商收購改劃的一系列政策等等,現時市建局的新玩法也很可能是另一個「再見工業」的政策框架。而與前兩者的鄉郊工業不同,市建局的目標將是新寶工商中心這類五臟俱全的市區工廈。工廈本身對政府而言一早已是個必須淘汰的「歷史產物」,但對研究員自己及身邊的朋友的不少生活軌跡卻一直圍繞著市區工廈。

今次市建局的第一滴血好似無乜人關注,可能是見慣市建局貪婪,但對於狙擊市建局數年的研究員來說,清楚認知到這種貪婪會不斷進化及傳染,將擴展至各個城市角落。若不及早認知診斷、阻止及治療,這些香港僅存留低、而市民重視的東西將會被一一被沒走。
#工廈用途 #市建局 #市建局
#工廈重建 #重建舊區 #地區經濟
#第一滴血 #工廈住宅 #再工業化 #MilM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