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拆策略成功:百年西貢古村拆咗先來評級
發佈時間:2022年9月13日
近日古諮會開會確認大浪村及鹹田村兩條村落16個項目的古蹟評級,表面看來為數不少,但會上卻沒提到不少當中不少建築物未評級前已先被偷步拆爛,而將兩條完整村落「分拆評級」反可能引來更多古蹟被拆。
去年11月,山友 @天行足跡揭發西貢百年古村大浪村的村屋疑被發展商非法拆卸,整排村屋被拆至只剩下大門牆壁【註1】。大浪村位於「鹹田考古遺址」,村內的天主教堂更保留了數百年前西方傳教士來華的足跡。然而村內土地近年被發展商收購,部分村屋更在古諮會擬定評級前偷步拆卸,成為頹垣敗瓦。
事發後一年,古諮會才在上星期開會審議大浪村及鹹田村兩條村落的古蹟評級。首先,部分村屋「先拆後評」,評級會變追悼會,已失卻審議評級以保護古蹟的意義。但研究員親自旁聽會議後,發現整場討論竟沒有提及偷步非法拆卸一事,更遑論追究;另外,開會文件更建議整條村「斬件評級」,受保護的單位由整條村降為個別村屋,令僅餘的村屋受到的保障更少。古蹟辦「先拆後評」及「斬件評級」使百年古村大浪村危在旦夕,凸顯的不只是導致一條珍貴村落被毀的政策缺陷,更加是近年香港古蹟保育政策的「死症」。
「先拆後評」:古蹟評級會變追悼會?
會議上講解的古蹟辦職員基本上沒有提及去年大浪村22-26號大幅拆卸的事件,僅提供了少量未能展示全貌的窄角度照片,又將之與其他形容為「荒廢殘跡」建築並置,又未有交代疑被偷步拆卸的背景,似乎想將大浪村22-26號破爛的情況歸因於自然風化倒塌。
評級雖無法律效力,但多少會影響日後重建發展的規模。整條村20多年前已被中信泰富兩間全資擁有的子公司逐步買起。按事件發生的時序看,有人疑似是把握古蹟辦在2009年建議評級至上星期確立評級之間的「空窗期」,偷步拆樓,令古諮會「無物可評」,以便日後發展。
這類擬定古蹟由建議至確認評級的「空窗期」並不罕見,以大浪村為例,近可長達10幾年。大浪村的不幸,或多或少是因為位置極為偏遠,公眾難以監察所致。但更大程度是因為在現行政策缺乏對這些「空窗期」待評級古蹟的保障。在這個背景之下,整場會議竟然沒有討論追究偷步拆卸,以致有何緊急保護措施,甚至提都無提,彷彿活在平衡時空,確實有點離譜。
「分拆評級」:無啦啦整撻瘌 加速古蹟被「拆骨」
根據現行評級制,項目可以以建築群或個別建築作為單位獲評級。大浪鹹田兩村曾在2009年時獲擬議整條村評級為一級。如獲確認,整條村的建築物、整體氛圍、鄉村佈局和周邊環境都相對能一致保護。不過事隔十多年,古蹟辦卻突然在近日的會議文件指「這兩條村個別建築物的文物價值和狀況可能各不相同」【註2】,因而建議連同鄰近的鹹田村,將兩條完整古村「拆件」成25個項目評級(研究員整理的地圖見附件)。
會議中就有委員質疑,被拆出來評級的鹹田村豬牛雞欄等「附屬建築及結構物」為何建議「不予評級」。有委員也認為這些建築「甚是有趣」,可以豐富村民當時的生活面貌。根據村民憶述,鹹田村離當時的墟市甚遠,故自己飼養牲口。可見這些豬牛雞欄反映鹹田村偏遠位置下村民的生活形態之一,與其他新界鄉村不盡相同。若將「附屬建築及結構物」從整體建築群中拆件評級,就「見樹不見林」,埋沒了個別建築在建築群的脈絡中「缺一不可」的整體性,無法彰顯建築物之間以及整體村落與村民生活之間的關係。
而參考過往案例,「分拆評級」可說是埋下了日後拆卸的伏線。委員指大浪村「分拆評級」參照的前中區政府合署及清水灣邵氏片場。諷刺的是,兩者都正是在「分拆評級」後(險)被拆卸。中區政府合署整體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但被分拆評級後,被評為較次等的西座就計劃拆卸賣地成商廈,幸而拆卸計劃被剎停。而有「東方荷里活」之稱的邵氏片場雖在2015年獲整體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卻在2016年被分拆為17幢建築評級。當中被評為較低級的7幢建築就在2020年被拆卸。當然,現時歷史建築三級評級制度並無法律約束性,但以上兩個事例中,個別建築分拆後的較低評級成為了拆卸發展的契機,無疑是進一步弱化原已保護不足的機制。
分拆評級亦明顯浪費時間,甚至增加其他待評級古蹟被「先拆後評」的風險。古諮會每年只舉行約四次會議,每次只有數小時。而不少尚待確認評級的古蹟亦「排緊隊」待被審議。但古諮會竟選擇在已有整體擬議評級的情況下,再花時間審議個別建築。今次會議花近7成的時間去討論大浪、鹹田兩村的每幢建築狀況,更要在下次12月的會議上再進行整體評級的討論,幾乎要花三個季度方可定案。期間「空窗期」又再被加長,其他「排緊隊」的古蹟被「先拆後評」的風險又再增加。大浪及鹹田有2009年的整體擬議評級不用,額外拆件評級弱化原來的保護,是「無啦啦整撻瘌」,相當無謂。
誰人影響拖延及分拆評級的決定?
但評級工作緩慢也不單是分拆評級或待評項目積壓的問題。是次會議文件也提到,大浪及鹹田整體評級(與另外兩項項目)久久未被確認的原因可能包括「反對意見或查詢」、「未能聯繫業主」、或「建築物涉及擬議重建或規劃申請」等。雖然文件意指模糊,沒有具體指出大浪及鹹田被拖延評級的原因分別為何;但從現況來看,規劃署上年曾表示未有收到大浪一帶的拆樓申請,加上偷步拆樓及囤地等發展威脅跡象,古蹟辦又在文件提到「評級制度不會影響有關建築物的管理及發展權」。這不禁惹人思疑,古蹟辦因誰的「反對意見或查詢」而將大浪及鹹田整體評級拖延了10多年,更在這刻分拆評級,畫出建築群的「落刀位」?沒有法律效力的評級制度都這般被動及嘆慢版,還有幾多古蹟會像大浪及鹹田般被「拖而分之」及偷步拆卸?
鳴謝:天行足跡提供照片
【大浪鹹田古蹟分拆評級2022】 – https://bit.ly/3RvAOjq
(註1)「天行足跡」Facebook專頁-消失中的大浪村
https://www.facebook.com/skywalkersfootprints/posts/4315143118596196/
(註2)古物古蹟辦事處委員會文件AAB/25/2021-22 (二零二二年九月八日)https://www.aab.gov.hk/filemanager/aab/common/198meeting/aab_25_2021-22-cover-tc.pdf
#分拆評級 #歷史建築評級 #建築群
#大浪村 #鹹田村 #前中區政府合署 #邵氏片場
#古蹟辦 #古諮會 #古物諮詢委員會
#古蹟保育 #古蹟 #文物 #HKheritage

支持本土研究
巨變中的香港,仍有本地在經營關注不同議題的民間力量,謹守崗位默默堅持。
作為專研規劃發展、城市保育、土地問題、房屋危機、環境保存、開放數據等範疇,我們的研究員相信開放的公共知識有其不可或缺的時代意義。留在這裡的人仍努力在閱讀、圍爐、思索、製作、紀錄、尋求突破、尋找未來,而這裡依然需要更多原創、深度、扎實的研究基礎來說明一切,用事實書寫我城的故事。
與此城共渡過十年,我們更明白自己時代的角色與位置:扎根本土發掘原創可能,切入城市議題打開缺口,提供批判視野的公共論述。如你認同我們深度扎實的研究,請月費訂閱方式支持,來守護僅存的民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