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自救】現時住邊度最多被強檢?

文章發布日期: 2022年2月19日 
近日強檢大廈激增,如果從被強檢大廈類型看,可見主要集中於公屋屋邨,佔了近7日遭強檢大廈的三分之二(共95座),而出售單位(私樓+居屋)只佔不足三分一,村屋更加係0%。現時公屋住戶人數佔全港人口約三成,從比例近日公屋成為較集中強檢對象。
這表示公屋住戶確診數目較多?由於政府已經不再將每日數千個確診個案逐個公佈個案居住地點,只有14日確診個案到過或居住的地點,除了有廣泛報導的葵涌邨及疫情記者會的重點提及,現行公開資料無法證實確診個案在某地點的集中程度,只能從「強檢大廈」的資料透視疫情的集中程度。
由於現時強檢準則(大概)是一棟大廈內有兩戶人家確診,這亦解釋到為何村屋強檢比例為0%:即使現在分層出售丁屋屋苑非常多,但普遍來說一幢丁屋大約最多有2-3戶居住,要同時有2戶確診先符合「強檢資格」,令鄉村建築似乎7日內未有一條在強檢之列。按此準則,同一個唐樓單位數戶劏房感染,會否都只當作「同個單位」而在強檢之列?
網上有說法指近年村屋租售活躍,賣點為「村屋有助幫你避開疫情」,「唔駛搭Lift」。不過這並不代表住村傳染機會低,現時14日確診個案粗略看都有過100條村屬有「曾有個案居住/到訪的建築物」的地點紀錄,亦視乎區內的基建環境狀況(如化糞排污系統)。早前元朗南坑村4歲童猝死後驗出初步陽性,指有與小朋友在村內碰面玩耍,亦有報導指不少村民都在村內沒帶口罩習慣,亦沒有以「村」作單位列入強檢。不過現時已無法掌握同村內有多少累計個案,就算有累積個案都無法從現時強檢大廈資料反映出來。
每日確診個案雖上數千,基本上連醫護都應接不暇,但將所有已有的資訊開放給民眾參與,其實亦非防疫政策下的過分要求,而是令市民更有意識及掌握實際情況的防疫資訊。
參考資料:
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最新情況-「7日內強制檢測指明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