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得意諗法 致力令土地房屋問題進一步惡化】

文章發佈日期:2022年1月12日

特首任期剩番半年之際,新一屆立法會嘅特首答問大會,搖身一變成為一場林鄭施政報告會議,宣告提出改組政府架構,亦顯示「跑馬仔」已經正式宣佈開閘。呢份「政綱」有成過半篇幅處理增加土地房屋供應,誓神劈願解決土地房屋問題,但望真啲唔少建議係進一步從公眾奪走監察權,同時反倒將令土地房屋問題進一步惡化:
✱ 增設房屋局但不改有問題政策
上屆胎死腹中嘅《一手樓空置稅》繼續無影、《劏房租管》依舊無起始租金,發展商繼續囤積一手樓、劏房業主繼續能袋袋平安,中產繼續承受高樓價、基層繼續捱劏房。
基層逼住捱劏房,合資格嘅都排唔到公屋,呢點須要歸咎於房委會嘅自負盈虧性質。係呢個原則下,房委會須考慮盈利,催生綠置居政策賣走租住公屋,令近年租住公屋數量停滯不前;覓地方面,公屋主要來源嘅棕地,政府則有頭威無尾陣,避開發展商土儲唔敢,供應自然受限;即使成功覓地,工程進度亦因大白象基建充斥,導致可跟進工程人手短缺,同時「靚地皮」被政府賣走,令分配予公屋地皮先天條件欠佳而須工程人手處理,落入惡性循環【註1】,若基本制度不改,問題不會解決,增設房屋局就只屬浪費公帑。
✱ 「官商進市民退」-減公眾參與減環評
工程遇阻滯,林鄭諉過城規同環評條例「阻住地球轉」,「已覓得建屋土地,但重點要壓縮程序」【註2】,猶如程序本身沒有意義。雖然政府未公布修改城規條例同環評條例細節,但已有建制派/地產商預先放風游說,將會主要向公衆參與落刀,減少公眾反對及申述嘅次數同時間,縮減環評方面評估時間。而根據往績,唔少建議係競選後會突然「成功爭取」。
過往呢啲公眾參與同評估機制,起碼某程度上攔住損害公眾利益或環境嘅不合理規劃,或令受影響人士有制度申訴,維護少數利益,但係「拆牆鬆綁」下,呢啲基本權利將不會存在,暴力遷拆同不匹配發展將湧現,整體城市生活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 非正規批地予創科巨企
林鄭仲會以「雙信封制」招標批出包括新田落馬洲企業科技園在內數百公頃創科土地。「雙信封制」招標屬實屬非正規批地,沒有以往公開賣地制度般「一眼睇晒」邊個出咩價,評分過程外界亦不清楚,例如「非價格建議」如「建築設計」等等主觀因素亦會摻雜在內,所以土地並非價高者得,公帑有重大損失之餘,欠缺立法會及公眾監察下亦有潛在利益輸送可能。
✱ 放寬祖堂地掀起新界土地囤積潮
佔地2400公頃祖堂地為各地產商眼中新界最後一大片「處女地」,林鄭現為過往積極囤地嘅地產商降低收購門檻,必定是未來地產商兵家必爭之地,之但係現時地產商囤積土地幾乎無成本,進一步將房屋供應權拱手相讓俾發展商。
林鄭先前極重視嘅明日大嶼篇幅極少,全程只提2次,但「北部都會區」足足提及21次,並講咗15分鐘,足以前者見到爛尾機會持續高企,不過現時大熱嘅「北部都會區」亦只屬「拋磚引玉」層次嘅空泛概念,而且一開波已經出師不利【註3】,加上數年後政治形勢可能已大變,亦有爛尾嘅可能,但無論如何,呢啲宏大但空洞嘅規劃概念背後嘅「分餅仔遊戲」,非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只會繼續製造更多問題,香港市民嘅房屋處境亦無改善嘅可能。
【註1】【城規「新秩序」?】林鄭要精簡城規程序 是要精簡什麼? https://liber-research.com/tso3/
【註2】林鄭月娥稱已覓得未來十年建屋土地 但重點要壓縮程序 https://bit.ly/3fdZrzN
【註3】【未夠半年 北部都會區已出師不利?】https://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posts/4848576621905039
喜歡這個研究嗎?請在Patreon上給我們支持一下!
Become a patron at 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