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有至少193個面臨危機未評級古蹟】

文章發佈日期:2022年1月13日

2021年有多個古蹟被破壞或拆卸,2022年就至少有分域碼頭同海軍商場亦都會喺2月11日告別大家,未來仲有幾多古蹟面臨破壞危機,其實有數得計。
香港古蹟得唔到足夠保護,同評級工作做得慢不無關係。2009年政府公佈1,444幢擬評級歷史建築名單,時至今日仲未評級嘅仍有193個(2009年的名單中66個,其後在名單外新增127個項目) 【註1】部分係未趕及睇真啲有幾多保留價值嘅時候,已經因不同原因拆毀或大幅改動。
🔻保育古蹟都有禁區
可惜當中有58個位於解放軍軍營入面,古諮會委員都冇辦法實地視察,軍事古蹟成為保育黑洞。屈指一算,扣除後來新增嘅127個項目,咁都仲有8個拖延咗好耐仲未評級嘅歷史建築喎!佢哋每個都有特色同保留價值,但因為種種原因拖足10-30年仲未獲得政策保護。
八項未評級古蹟如下:
1⃣/中環荷李活道60號(擬定二級,現況:使用中):大家一定去過或聽過老牌涼茶舖「公利真料竹蔗水」,已係上址地舖經營超過60年。呢座擬定評級古蹟,同毗鄰嘅62號(三級)同64號(不予評級)相連並都建於1920年代,三樓同四樓仲係香港華人書院嘅第一代校舍所在,係當時香港首家由華人開辦嘅英文學校;建築更巧妙咁將古典設計同幾何裝飾藝術圖案結合,例如露台部份就配有歐洲風格的欄杆、扇形燈、多立克柱式。區內多座相類近嘅古蹟已獲評級,獨留呢度未被確認,文物課程導師陳天權就曾經指出係因為業主反對所致【註2】。

2⃣/堅尼地城太白臺8至9號(擬定二級,現況:荒置):建於1927年,係該私家街唯一尚存嘅唐樓,曾經係香港道德會(福慶堂)嘅永久會址,並一直沿用近80年;建築樓高五層,各設有露台,附以藏有「卍」字同其他幾何裝飾藝術圖案嘅鐵欄杆,更成為中西區文物徑景點之一,可惜至今竟然未被評級,未知係咪因為私人業權影響。2013年已被發現空置同埋圍封,具特色嘅室內裝飾同露台欄桿都被一一拆去,相當唏噓。【註3】

3⃣/西營盤興漢道19號(擬定三級,現況:拆卸重建為「高士台」):約建於1917年,超過百年歷史嘅戰前唐樓,樓高三層;建築之西式拱門、嵌有「吳」姓嘅窗花、仿羅馬嘅托斯卡納柱式和歐色水泥花階磚,均具裝飾藝術派設計同簡約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加上上海批盪,結合中、西式嘅圖案,顯現出呢座吳氏大宅主人嘅品味同富裕程度。但建築未及確認評級,已遭到發展商嘉里建設喺2009年拆卸,改建成37層高尚住宅「高士台」。今日發展商只留低鐵製窗花以及簡介牌畀人憑弔,意義盡失。同一街道上嘅興漢道2號(同樣為擬定三級)喺2014年亦難逃拆卸命運。【註4】

 


4⃣/中環街市(擬定二級,現況:被「活化」):1939年興建,屬摩登流線型嘅街市,為第四代市場(前身為廣州市場)同第三代中環街市建築,係香港少數喺戰前落成嘅室內街市,港督戴麟趾曾稱佢係東南亞最大嘅肉類市場;建築著重採光同透氣,設計上有別於其他政府設施,女廁同垃圾槽嘅設置喺當時嘅建築物中相當創新,而多組窗戶構成嘅「窗牆」實用之餘,亦顯現包浩斯設計風格;建築早喺1990年已擬定評級,拖足31年尚未正式評級,期間街市已被市建局搶先「活化」,交由老牌發展商華懋管理,大幅對內部空間商業化,裝修成集零售、餐飲、娛樂和休閒嘅建築,因為眾多改動,最後能夠確立評級嘅機會亦可能降低。

5⃣/石澳村405及407號(擬定三級,現況:放盤中):位於南區,係一座1947年興建,樓高兩層嘅中西合壁大宅,佈局呈長方形,立面飾以粗灰泥批盪同上海批盪,正門簷飾以綠色琉璃瓦鋪砌,並築有八角形同鑲嵌咗彩色玻璃窗戶;建築喺戰後一直由Henry G. Leong Estates Ltd持有(即梁顯利家族,梁顯利個仔就係大鴻輝地產嘅主席梁紹鴻),涉及3塊地皮(其中2塊係999年租約)。建築近日遭梁氏家族決定用6,900萬元放售。喺遲遲未確認評級下,古蹟辦係咪有力保留成疑。【註5】

6⃣/井欄樹村43號(擬定三級,現況:荒置):位於西貢,係區內大族邱氏喺村內歷史最悠久及僅存嘅傳統村屋,而客家村落井欄樹村則早喺明代已由邱氏立村;建築百年前由出海為生嘅邱氏兄弟興建,後來喺1980年代曾經重修,曾於日佔時期經歷日軍佔據,但係呢座斗廊式客家大宅仍大致保存良好,前方立面仲可以見到受風化嘅花鳥裝飾灰塑,山牆就保留咗紅色夔龍圖案。立法會文件可見,業主曾經申請重建並獲地政總署批准,政府雖試圖向業主提供經濟誘因,不過業主仍堅決拆卸建築。古蹟辦最終只好安排拍照存念,幸而拆卸計劃最終未有落實,至今大宅一直生滿雜草,荒廢至今,拆卸危機猶在【註6】。

7⃣/大浪村(擬定二級,現況:半條村被拆毀):位於西貢,建村近250年;喺香港只有好少數可以保留完整傳統鄉村建築格局嘅村落,村民以前祭拜天后同土地神,後來受傳教士影響而全村改信天主教,村內建有1867年興建嘅聖母無原罪小堂為證;上百年歷史,但未及確認評級之際,部份村屋上年已遭鏟泥機違規拆卸。查冊發現村內唔少土地已被中信泰富旗下嘅子公司早年買入,其拖延評級或許同未來發展計劃有關。【註7】
(相片由天行足跡提供)

8⃣/鹹田村(擬定二級,現況:地產商囤地中):位於西貢,鄰近鹹田考古遺址,毗鄰大浪村,村內土地同樣被地產商大手買入。建村近150年,村屋唔少都過百年;目前部份村屋因日久失修而倒塌,但仍有大約10間保存良好至今。數年前,漁護署時任助理署長薛漢宗同佢嘅親友曾於鹹田村申建5所丁屋,而上年鹹田灣沙灘又有兩部工程車同建材被發現,被質疑違規施工,可見發展危機已深入偏遠鄉郊,但確認評級工作仍未有眉目。
綜觀上述8項古蹟,至少有6項有明顯發展利益喺背後,其中拖延評級最長達30年以上,需時之長令人懷疑係咪有人喺背後影響確認評級進程。中環街市、大浪村、興漢道19號甚至係未有確認評級之際就遭「先斬後奏」拆毀或大幅改動,其中中環街市甚至係由公營機構市區重建局帶頭「活化」,然後邀請埋地產商管理。成日講「平衡發展與保育」,明顯今次個公秤偏咗向發展果邊多啲。
🔻點解咁多年都仲未被評級?
翻查古諮會會議記錄,2009年古諮會釐定評級工作整體策略時,主席陳智思認為應該「先處理沒有反對意見的項目」,如有緊急個案先「從速處理」。【註8】呢個對古蹟保育採取「先易後難」嘅態度,無疑提供咗強大誘因畀有意追求更大利益嘅業主先提出反對,拖延評級,最終形成先斬後奏拆毀古蹟嘅漏洞。大浪村及興漢道嘅例子說明,當個個案好緊急嘅時候,要討論嘅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再無意義。此外由2012年起計,古諮會每年只係舉行3-4次會議,每次只係3個半鐘,遇到其他緊急個案要處理時仲會打尖,至於其他「次緊急」嘅個案未能被討論,過多幾年拖下拖下又變做緊急,要討論嘅時候又為時已晚,造成惡性循環,亦睇得出古諮會其實唔太急切去為餘下嘅古蹟確立評級。【註9】
🔻現行政策難以防止「先斬後奏」破壞古蹟
雖然政府有「暫定古蹟」嘅權力,將未成為法定古蹟嘅歷史建築遭到破壞或威脅時加以保護,但能夠成為「暫定古蹟」嘅條件相當苛刻,過往動用次數甚少(例如景賢里),即使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級數嘅文物喺民間大力推動下想列為暫定古蹟,亦無功而還,何況係其他無意列為法定古蹟、僅會加以行政評級嘅歷史建築,其評級過程更可以因為發展利益而受阻,最後被「先斬後奏」拆卸或改建。政府對歷史文物被拖死無動於衷,亦無意改革古蹟保育政策,足以見到政府對於保護我城歷史嘅熱衷程度同民間依然相差甚遠。
🔻註釋
【註1】1,444 幢歷史建築及1,444幢歷史建築以外的新項目
【註2】香港古蹟知多少?陳天權為你細數
【註3】西環誌:已清拆的興漢道19號
【註4】街知巷聞:西環七臺 鬧市山城 繁華褪盡(2021年6月14日 《明報》)
【註5】Very Unique Shek O House
【註6】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文物保育措施進度報告(P.33)
【註7】本土研究社:拖延評級 百年西貢古村被毀
【註8】古物諮詢委員會:第一四○次會議記錄—第四項1,444 幢歷史建築物評級的確認工作
【註9】古物諮詢委員會:公開會議
🔻延伸閱讀:
【盤點2021】一年間 香港消失了幾多個歷史古蹟?
—————————————–
🔸訂閱支持民間研究工作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喜歡這個研究嗎?請在Patreon上給我們支持一下!
Become a patron at 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