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郊野公園成立之初 已有地產商「睺住」】

文章發佈日期: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五

政府建議馬鞍山郊野公園邊界外10多米改劃發展,無視既有1-2公里「緩衝區」指引,更表示界外起樓「沒有無法克服的技術困難」【註1】,令人質疑是否為係囤地地產商開路發展。

▍40年前泡湯的昂平纜車計劃

其實馬鞍山郊野公園成立時,亦曾有地產商同政府「討價還價」,要求喺劃界時剔除現今極受市民歡迎嘅昂平大草原,然後係草原起一個收費野生動物園(safari park),仲有「昂平纜車」(cable car)及渡假式別墅(resort)同哥爾夫球場,甚似近年郊野公園邊陲地發展嘅建議。好彩當年政府斷言拒絕,先令昂平大草原逃過一劫。40幾年後嘅今天,政府態度截然不同,積極向郊野公園邊陲地試探,令馬鞍山郊野公園陷入成立以來最大危機。

▍港英政府:山野屬大眾 不應有大型私營發展

咁當年政府點回應地產商嘅試探?翻查一份1978年10月南華早報報導【註2】,雖然時任新界政務司鍾逸傑(David Akers Jones)已經講個大型發展同郊野公園宗旨不符(incompatible with the country park),但發展商仍然「扭計」,言之鑿鑿話到時個野生動物園(收費會非常平,普通市民都負擔到(main beneficiaries will be the main-in-the-street, and not the super-rich)。
港英政府十分懷疑,唔信地產商開善堂。南華早報4日後另一篇報道補充【註3】,政府留意到當年私人哥爾夫球場都係收得好貴,另外類似野生動物園、由賽馬會資助嘅海洋公園都要收費十五大元(1978年),唔相信係山腰起resort 會係普通市民負擔到。如果最後收費太貴就會令到少咗人去,違反咗定立郊野公園應該免費畀大眾享用嘅原意。
當時政府亦好清楚提到,先例一開畀一間私人發展商踩入郊野公園,其他地產商必定會有樣學樣,齊齊瓜分原本屬於大眾嘅郊野(might well encourage others to draw up similar plans),最後否決計劃。

▍骨牌效應: 第一步邊陲外,下一步邊陲內

兩份陳年剪報顯示,港英政府面對地產商「睺住」郊野時尚會守住原則,相反今天特區政府主動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予私人發展,顯示已摒棄「緩衝區」指引,亦忘記郊野地帶為服務大眾市民服務嘅宗旨。
難保今次馬鞍山綠化地改劃,將會成為政府開發郊野公園嘅第一張骨牌:若成功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外,下一步必然是郊野公園邊陲內。大家不要忘記,2年前政府曾委託房協研究向郊野公園開刀發展,只不過係市民激烈反對下作罷。
若先例一開,政府好可能再抵不住當年地產商要求割郊野公園地興建「昂平纜車」之類的壓力,原屬大眾嘅樹林,變成地產商嘅搖錢樹。
【註1】明報 2020年12月15日 【馬鞍山郊園邊8綠化地 申改劃發展 最近距郊園15米 環團斥違諾「試水溫」籲反對 】http://bit.ly/3mncH62
【註2】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5 Oct 1978. Change park for us, urges developer.
【註3】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9 Oct 1978. Let’s keep these parks free for all

▍郊野公園檔案研究系列

【郊野公園豪宅化】五個反對馬鞍山郊野公園外起豪宅的原因http://bit.ly/2Kp051g
【港英政府:發展郊野公園邊陲? 無得諗!】http://bit.ly/3835YJD
【治山火 用重典】http://bit.ly/3gQBA9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