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質素倒流三十年】公屋限呎真的能解決愈住愈細?

發佈時間:2023年2月7日  近年新公屋越起越細成為趨勢,去年施政報告公佈了公屋限呎措施,貌似呼應習近平「住房大一些」的說法,但仔細翻查文件,限呎措施竟然不適用於面積最細的「一二人單位」,似乎「公屋劏房」的問題未有解決的跡象。 那麼,新公屋可以有幾細?研究員發現,自15年前(2008年)左右開始,一二人單位越起越細,2020年起,新興建單位的平均樓面面積只有14.05平方米(約151呎),相比2000年代時可達16.1平方米(約173.2呎)的面積細了近20呎,等同少了一間廁所的面積。再一步翻查發現,14.05平方米(約151呎)的二人單位,變相人均7平方米(75呎) 的居住面積,等同房署已沿用多年的最低「標準」,實在是在政策上「攞到盡」壓縮公屋居民居住空間。 ▍近年新建公屋人均居住面積竟與劏房相若? 研究員透過整理房委會公佈的由1990年至今落成的公屋數據(包括屋邨的數量、座數及單位樓面面積)【註一】,發現1990年代以及2000年代的一二人公屋平均面積分別有15.8(約170呎)和16.1平方米(約173.2呎)。但其後情況逆轉,2010年代大幅倒退降至14.3平方米 (約154.4呎),2020年更清一色只有14.05平方米(約151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