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權現身】剖析九龍城重建收購狀況

發佈時間:2022年8月2日  市建局聲稱要避免九龍城未來再現私人重建插針樓,以「整全規劃」為由插手九龍城重建。然而,研究員分析近十年來的地產新聞報道,整理以重建為目標的樓宇收購個案及其位置分佈,發現今次市建局「圈地」重建的範圍,竟有選擇性避開私人發展商落釘位置之嫌,意味著市建局的說法與現時的重建計劃不符,除了未來繼續「插針圍城」,更揭示現時舊契重建時面對的發展爭議。  九龍城重建「圈地結界」 以延文禮士道以東、石鼓壟道以西為界(即整個九龍城核心位置),已有至少38幢舊樓已經被發展商收購落釘: 近十年九龍城收購報導地圖的具體分佈:https://bit.ly/3Svhioi 不難看到,今次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項目的範圍內,只包括盧華家族於南角道的土儲,福佬村道、獅子石道、聯合道等屬於私人發展商的重點收購範圍卻「避過一劫」。這些鄰近的發展商土儲,不單止可以避免被收樓收地,更可以受惠市建局大型重建後的租值提升,相信亦會帶動鄰近剩餘未被收購的舊樓兼併、迫遷的現象。 這種疑似「選擇性收樓」,除了無法處理市建局插手九龍城規劃的初衷-解決插針樓問題,亦令人懷疑市建局是否刻意避開發展商土儲。從整理的資料,研究員更發現已落釘的地方,業權亦頗為集中,範圍內起碼4個發展商已收購兩幢或以上的舊樓,當中以盧華勢力最大,在南角道,侯王道共有8幢舊樓。恒地亦在福佬村道收購6幢舊樓,寶聲集團在獅子石道則有3幢。有部份不少已經提交強拍申請,甚至碧桂園賈炳達道142-154號項目已經落成中。按照現時九龍城區內舊樓被各大發展商收購的瓜分情況,既可繼續起「見縫插針」式單幢式住宅,亦可繼續囤樓靜候發展時機,區內的重建進展及實況將由各大發展商決定,或者令龍城社區日後的規劃碎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