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參建居屋2023】新居屋樂不可支
發佈時間:2023年6月23日 近日房屋局推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樂建居」,聲稱可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經仔細閱讀計劃內容、報章報導和局方解說,我們發現計劃存有十項值得商榷之處,未必可以加快上樓、改善居住環境,甚至會成為地產商佔用公有資源謀利的機會,以下是我們的疑慮和問題: ▍樂建居做乜無啦啦賣貴十幾萬? 「樂建居」會以市價六五折發售,相對於傳統居屋,加價3%,折合每個單位貴約數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發展商或覺得這3%實在微不足道,但對於營營役役、只為上樓的市民來說就是一筆額外支出。而「樂建居」的賣點只是「快少少」落成,以東涌的用地為例,換來只是快2個月完成,柴灣祥民道項目亦只是快10個月。但代價是,立法會將毋須審議任何項目,對於立法會監察權以及市民利益來說,似乎是弊多於利。 ▍樂建居計入公營房屋比例,供應何來增加? 政府口中所謂的「資助出售房屋」,意思是指政府、公營機構或非牟利機構扣除地價後以低於市值的價格售予市民的所謂「公共房屋單位」,除了房屋署和房委會的公屋、居屋,還有房協的「資助出售房屋」和「夾屋」,以及市建局的「煥然壹居」和「煥然懿居」,供應量數字水份甚多,已有「刷數據」之嫌。現時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七三開,局方在簡報裡稱樂建居「清晰定位為由私人發展商興建和出售的項目」【註1】,卻又把樂建居單位計入公私營七三比的公營部份【註2】。先導計劃三塊土地本來就是公營房屋土地,交予地產商建屋根本沒有「提量」,相反這種「公私不分」的舉措或形成「公營房屋」供應充足的幻覺,疑為房屋局日後「收掣」減少自行興建「真公共房屋」鋪路。 ▍房屋局大幅讓利,囤地者又贏? 房屋局以大額地價優惠鼓勵發展商提供私人土地興建居屋,住宅部分地價為市值的三分之一,即是說政府在住宅部分讓利達到三分之二,只有非住宅部分才需要補足全額地價。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更明言,地產商現有約1,000公頃新界農地,希望三分一地價能誘使發展商參建居屋,釋放農地土儲。發展商並能以優惠價補地價,解封土地,然後再以比房委會居屋略高的售價賣出單位。計劃的最大受益者首先是囤地已久的發展商。附帶一提,農業優先區研究一直進展緩慢,現在當局卻打開口牌,聲稱要釋放1,000公頃農地作私營居屋發展,強行營造農業和住屋對立的假象,香港本地農業無地可耕的情況相信會更為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