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細唔妥:被隱藏的房屋「迫」problem

發佈時間:2022年10月4日  【惱細唔妥:被隱藏的房屋「迫」problem】 明報A2昨日報導指現時竟有兩萬個公屋戶的人均居住面積不足7平方米(75呎),當中更有3,800戶更是低於5.5平方米(59呎)(一般被稱為「擠迫戶」)【註一】。最新公屋擠迫現況數字的全面披露,為現時公屋納米化的討論帶來「迫」的啟示,亦是現時「提速提量」下無視居屋生活質素的關鍵參考。 對上一次擠迫整體數字的全面公佈,已經要追溯到2017年一份有關公屋擠迫調遷計劃的區議會文件【註二】以及2013年立法會的紓緩公共租住屋邨環境擠迫情況的措施文件【註三】。隱藏全面數字的背後問題,令傳媒難以跟進每年現況,「擠迫」作為一個住屋的關鍵問題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之中。 只要對比過去十年的擠迫全面數字,就可以發現2013年所公佈的有約3,000 「擠迫戶」,然而,最新2022年的數字卻是3,800戶,過去十年的數字不跌反升。若不是有傳媒報導最新現況,亦很難發現「擠迫戶」的數字十年來並未有改善。 按照明報過去5年的調遷數字可見,政府處理個案由2016年的1,600戶跌至其後的每年不足1,000戶。箇中原因,在於2017年政府為了釋放更多單位編配予公屋申請者,合併「公屋租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及「改善居住空間調遷計劃」,並把兩個計劃所預留的公屋配額單位數目由以往每年約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