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軟對抗】新界原居民高人一「躉」?
發佈時間:2023年7月4日
近日龍躍頭村長鄧根年以「影響風水」、「危及鄧氏全族人的生命」為由,反對在高爾夫球場興建公屋【註1】。這說法貌似誇張荒謬,但事實上並非新鮮事-鄉事以「風水」為由阻撓工程在戰後新界時有發生,成為發展新界的一大障礙。
為解決這個障礙,早在1950年代政府已設置一項叫「躉符費」的專門資金,在地方動土時進行法事「修補」工程對於風水的破壞,藉此安撫原居民。隨著新界發展,以「風水」之名敲詐勒索公帑時有發生,發放金額亦似乎沒有標準,漸漸演變成大型動土前,均有鄉事以破壞風水為由反對,小則口誅筆伐,大則號召村民「勇武抗爭」,最後政府發放巨額「躉符費」息事寧人。而是次鄉事以風水為由反對高爾夫球場公屋發展計劃,不排除只是重複過去70多年的套路。
▍何謂「躉符費」?
先解釋何謂躉符,這種祈禳儀式常見於廣東。以前新界原居民會擔心祖墳、龍脈、村莊附近的工程驚動神明,破壞風水,他們認為如要消災解難、恢復風水狀態,就要在施工前請喃嘸師傅或風水師作「躉符鎮土」的山科法事。法事儀式繁複,期間有多組插於盛載沙粒的瓦盆,當中各會豎起五枝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竹製長符,直到工程完結,是為躉符,而躉符費原意便為支付法事的開支。
▍十年間「躉符費」達7,200萬
大家或許會問,只是宗教儀式而已,開支能有多大?2010年《南華早報》的報導稱,2000-2010年間政府竟批出7,200萬元作躉符費,當時有立法會議員就此詢問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雖然林鄭拒絕確認金額,但承認高鐵項目批出14項躉符費申請【註2】。我們早前曾引用《公開資料守則》向政府查詢過去十年的躉符費明細。政府的回覆顯示,2010年至2021年6月期間,政府批出約1,020萬元躉符費用,當中元朗民政署批出的款項最多,達589萬元,佔總金額近六成,反映元朗大興土木之際,鄉民亦多向政府申索。
比較區議會、藝發局、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等機構的資助,儘管同樣都是用於市民身上,但少至幾千元舉行金曲之夜,其費用明細都要放上區議會網站供公眾查閱,然而,近億「躉符費」卻缺乏明細且十分神秘,從處理手法看來,政府似乎特別優待新界原居民。
▍村民躉符 政府無符?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每當新界鄉民發現政府大小基建工程觸及鄉村、山墳範圍,甚或視線範圍所及,就會向政府索求躉符費作風水儀式補償。翻查舊報紙,我們發現如果政府拒付躉符費,鄉民小則不斷向政府施壓,大則主動堵路、封地盤,甚至試過有勇武村婦聚眾,向警察「掟屎」抗爭【註3】,可見有些村民為求躉符、風水和背後的費用,幾乎可以目空一切。
疑以風水為由苛索金錢的例子不限於工程。1970年邵氏電影公司曾在元朗大生圍拍攝電影《十三太保》,電影公司為此搭建了一個20萬呎大的布景,當時有人表示邵氏曾支付1萬元予村民作風水費,以便拍攝順利進行。【註4】
已故學者華德斯(Dan Waters, 1920-2016)曾經在1999至2000年做過躉符研究。他訪問當時的村民和前任官員,想探究到底人們是否真心相信躉符。當時有受訪前官員稱躉符之說「當中九成為財、一成為風水」 (between them was 90 per cent money and 10 per cent belief in feng shui.)。前新界政務署署長、中國文化學者許舒(James Hayes)發現有些村民深信風水與和諧之說,但歐籍工程師和承建商多認為躉符是「胡說八道」(it was all hooey…)。有退休英籍警官則表示,以前的警察認為只要政府留點小錢給村民放炮仗、吃午飯,便可皆大歡喜(that as long as there was money in government’s coffers to pay for them and to let off a few firecrackers, with a bit of cash left over for villagers including paying for a lunch, then everybody was happy.)【註5】,雖然這或許是從歐洲人的視覺理解華人習俗,但過往有新界鄉民期望以風水之名,並透過「勇武抗爭」以獲得額外金錢卻是不爭的事實。
▍審批制度如何?
躉符費申請機制為何?風水影響不同生態價值和空氣質素,缺乏客觀定義同標準作參考。於是風水有否遭到破壞,都由原居民說了算。躉符費目前實行三級制,第一級2萬元或以下,由分區地政專員負責批出,20,001至30,000元需要地政署署長批准,至於30,001元或以上,就要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批准。按照政府在2003年的資料,政府審批後會把躉符費直接發放給村代表或鄉事委員會主席,讓他們進行法事等以及相關開支【註6】。而興建牌樓或修建公廁、涼亭等作為補償亦屬常見措施。以上的特權卻大多不包括非原居民和新界以外的地區人士。
▍官方:發躉符費只為打好關係
有趣的是官方認為躉符費的發放和風水完全無關。根據2022年版的Project Administration Handbook for Civil Engineering Works,村民有權向政府申請包括躉符費在內的風水開支,但政府考慮申請時不會考慮風水因素 (“However, fung shui is actually not a consid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s when these requests are being handled.”) 。批出風水開支的目的在於與居民維持和睦,讓施工過程更順暢。 (“…to ensur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s as well as to address the concerns of the residents and to maintain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m”)。【註7】根據最新政府所公開的躉符費發放政策,躉符費旨在與村民打好關係 (“The allowance aims to maintain an amicable relation with the villagers for expediting works progress.”)【註8】,變成與風水無直接關係,形同買路錢。
至於政府財政方面,由於躉符費計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Head 701 – Land Acquisition」。由於躉符費開支並非逐項審議,外界無法透過帳目直接了解政府花了多少錢和村民打好關係,亦無法了解「量化」打好關係方面的「績效」如何。躉符費的審批一直欠透明度,但是多年來政府未有主動檢討躉符費政策,使之變成一種沒完沒了的「傳統權益」。未來北部都會區的用地很可能會觸及大量墓穴和所謂的「風水龍脈」,或會牽涉鉅額的躉符費開支,眼下高球場建屋計劃又被鄉事派人士套上「損害風水」的標籤,恐怕日後大型發展項目會成為某些人濫用公共資源的漏洞。

支持本土研究
巨變中的香港,仍有本地在經營關注不同議題的民間力量,謹守崗位默默堅持。
作為專研規劃發展、城市保育、土地問題、房屋危機、環境保存、開放數據等範疇,我們的研究員相信開放的公共知識有其不可或缺的時代意義。留在這裡的人仍努力在閱讀、圍爐、思索、製作、紀錄、尋求突破、尋找未來,而這裡依然需要更多原創、深度、扎實的研究基礎來說明一切,用事實書寫我城的故事。
與此城共渡過十年,我們更明白自己時代的角色與位置:扎根本土發掘原創可能,切入城市議題打開缺口,提供批判視野的公共論述。如你認同我們深度扎實的研究,請月費訂閱方式支持,來守護僅存的民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