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紀的足印:重讀英女皇訪港檔案

英女王曾到訪之處,中環政府山有獲歷史建築評級、香港大會堂近年升格為古蹟、紅館依然在唱、沙田與跑馬地馬場在跑、印洲塘還是波平如鏡、理大橋端紅磡火車站口那開幕紀念碑仍在,幸得熱心城市保育的朋友關注,當年英女王探訪排檔小販那嘉咸街市集尚有。有些則已歷巨大變遷,例如於75年登岸的皇后碼頭被拆卸後重置無期、摩士公園游泳池亦已於2018年重建、而有著「九龍華富邨」之稱的愛民邨,到2024年也將步入15年前所言的重建之限。 儘管女王訪港已是上世紀,城市足印已逐漸褪色,然而英女王駕崩消息一出,仍然引起城內不少憶念,社交媒體充斥了當年到訪過的照片與郵票或硬幣上的女王頭,有種早已離開卻仍是在場的親切,成為近來此城一種弔詭的城市心境。 過往香港彷彿一直存在著弔詭,在1986年英女王二次或最後一次來港之後,時任港督尤德也曾於內部答謝女王到訪的文書中以內在的「自相矛盾」(inherent paradox) 來形容當年香港:一片人口98%屬華人的英國屬地、一個美籍人口多於英籍的國際之城,這也令英方及英國王室有著與其他殖民較不一樣的對待。 有關過往英國王室訪港的研究並不多,嶺大文化歷史學者馬翰庭 (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