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與層次:中大崇基毛石牆建築為何逐漸消失?

發佈時間:2023年4月3日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教職員宿舍E座、F座(博文苑)兩座建築就近大學站,一直寂寂無名隱藏在中大云云特色建築之中,然而校方近年欲進一步推行名為「E計劃」的校園擴展工程,兩座歷史建築正按計劃拆去作多用途大樓【註1】。同時,今年3月在古諮會評級議程中被放上【註2】,負責講解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卻隻字未有提及有關發展計劃,最終古諮會委員在有限資訊下意欲不予評級,卻開始引起對中大崇基整體校園景觀的關注,尤其今次評級牽涉到中大崇基一道低調簡約的「標誌特徵」(Defining feature)——毛石牆建築。 調查:至少共12組毛石牆建築 於1963年創立的中文大學,2年後便落成了E座和F座兩座宿舍建築,可算是校園首批建築之一,多年來早已進入一眾學生以及公眾人士的視野之中,亦並非如古蹟辦在會議所指般「遠離學生範圍」或「社會價值偏低」。而中大崇基學院的不少設施皆在1960年代中至1970年代中落成。兩座平實的建築樓高約6層,兩側均展現由毛石(或稱「牛頭石」、「虎皮石」)堆砌而成的特色牆,乃出自香港第一代華人建築師、為崇基校園作出整體規劃的范文照之手筆【註3】;在其退休後,則繼續由知名華人建築師周耀年、周啟謙父子,以及李禮之所延續。【註4】 崇基校園通訊《崇基毛石建築》一文提及,當初建築師為與自然和諧融合,並節省成本,遂於馬料水一帶就地取材,起用各種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花崗岩代替鋼筋水泥,再砌成毛石牆,形成簡樸而摩登的建築風格【註5】,「成了崇基校園建築的獨特標誌」。 根據研究員的田野考察及文檔整理,至今毛石牆仍分佈於校園內至少12組建築之中,包括: [...]

2023-05-05T16:25:58+08:003 4 月, 2023|2023新聞, 古蹟, 精選|

【死因研訊】剖析2022年共38涉結業危機老店/場所 是死於「時代巨輪」抑或另有兇手?

發佈時間:2023年1月5日  近年每當香港有老店結業,多將歸咎行業式微、疫情期間經營困難,或無後人接手等原因結業,而近年老店結業潮有加速之勢,背後又有什麼「助力」促使?研究員整合了在2022年間所有在主要媒體/新聞/社交媒體傳出倒閉消息或有倒閉危機、至少獨立經營了30年的小店或場所,並加以分析,發現近年老店結業潮背後「另有兇手」。 經過以上方法整理,可發現2022年間總共有38間傳出有倒閉危機/已結業的老店場所,幾乎每1-2個星期就有1間結業消息或危機,消息頻繁程度已走進城市日常。 而危機老店涉及的行業種類包羅萬有,有食肆,雜貨,更有傳統工藝及布料批發,背後或反映著政府在近年加速各發展計劃下,並沒有將區內有一定歷史、亦仍發揮著重要社區功能的老店或場所納入發展藍圖中,促使這些老店或場所連環消失。而當中有至少3成(14間)的結業老店或場所,都是因為政府清場及市區重建而「加速死亡」。 以下精選出部分具代表性的例子,分析去年老店或場所近年「加速死亡」的原因。 2022傳出結業消息的老店或場所列表 【死因一:官方清場及不適切回遷政策】 [...]

【岩巉圍村?】市建局將衙前圍村「封口」及「滅軸」實錄

發佈時間:2022年12月14日  市建局日前(12月8日)在古諮會會議的「其他事項」環節,透露了衙前圍村最新的「強化版」保育方案細節,及後在市建局網址《摯誠.志成》再提及平面圖。研究社將之對比市建局2007/2012年的原有方案,發現新方案住宅佔用地面積激增至10倍、住宅佔整體地盤地面面積由5%變近4成、更使衙前圍村的「次軸線」不能保留,嚴重破壞及擠壓現有圍村佈局,使衙前圍村勢成「岩巉圍村」。 市建局新保育方案大變質—衙前圍村慘變「岩巉圍村」? 原先(2007年)及現今保育方案(2022年) 修訂對比: [...]

偷拆策略成功:百年西貢古村拆咗先來評級

發佈時間:2022年9月13日  近日古諮會開會確認大浪村及鹹田村兩條村落16個項目的古蹟評級,表面看來為數不少,但會上卻沒提到不少當中不少建築物未評級前已先被偷步拆爛,而將兩條完整村落「分拆評級」反可能引來更多古蹟被拆。 去年11月,山友 @天行足跡揭發西貢百年古村大浪村的村屋疑被發展商非法拆卸,整排村屋被拆至只剩下大門牆壁【註1】。大浪村位於「鹹田考古遺址」,村內的天主教堂更保留了數百年前西方傳教士來華的足跡。然而村內土地近年被發展商收購,部分村屋更在古諮會擬定評級前偷步拆卸,成為頹垣敗瓦。 事發後一年,古諮會才在上星期開會審議大浪村及鹹田村兩條村落的古蹟評級。首先,部分村屋「先拆後評」,評級會變追悼會,已失卻審議評級以保護古蹟的意義。但研究員親自旁聽會議後,發現整場討論竟沒有提及偷步非法拆卸一事,更遑論追究;另外,開會文件更建議整條村「斬件評級」,受保護的單位由整條村降為個別村屋,令僅餘的村屋受到的保障更少。古蹟辦「先拆後評」及「斬件評級」使百年古村大浪村危在旦夕,凸顯的不只是導致一條珍貴村落被毀的政策缺陷,更加是近年香港古蹟保育政策的「死症」。 「先拆後評」:古蹟評級會變追悼會? 會議上講解的古蹟辦職員基本上沒有提及去年大浪村22-26號大幅拆卸的事件,僅提供了少量未能展示全貌的窄角度照片,又將之與其他形容為「荒廢殘跡」建築並置,又未有交代疑被偷步拆卸的背景,似乎想將大浪村22-26號破爛的情況歸因於自然風化倒塌。 [...]

2023-05-05T17:20:54+08:0013 9 月, 2022|保育研究, 古蹟, 土地規劃基建, 精選|

市區舊村最後倒數 — 茶果嶺村將會拆剩什麼?

政府在2019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清拆茶果嶺村,並計劃在原址發展以公營房屋為主的新社區,近日已是城規會討論審議的最後階段。很多人擔心茶果嶺村內天后廟和羅氏大屋兩座三級歷史建築的去留,卻忽略了對古村落整體價值的評估【註1】。 其實村內亦有一系列石砌樓房、礦場遺蹟、學校、村公所等建築,亦有多間特色士多和冰室等民生小店,但在城規會最近的會議文件的顧問建議並未獲重視,令這些有潛在價值的歷史建築一概不予保留。【註2】以下列出將會因清拆茶果嶺村而消失的歷史建築地景: 1▐ 被遺忘的外銷品—瓷泥廠與界石 過往茶果嶺是開採花崗岩石材和高嶺土的重要基地。位於茶果嶺大街的瓷泥廠正正是香港磁坭有限公司的舊址,歷史超過70年。前瓷泥廠廠房於上世紀90年代改建成廢紙回收廠,但倉庫、瓷泥庫和職工宿舍等建築仍然存在,且大致仍保存下來。昔日廠房樓高約6米,由大量花崗岩塊堆砌而成,連撐起高牆的扶壁也相當高聳厚實,規模龐大。 在過往研究考察過程中,發現其中一排扶壁下嵌有四塊「ML20」字樣之界石,意即礦場地段(Mining Lot)20號,與山上的高嶺土礦場以及周邊的選礦場遺址形成建築群,茶果嶺幾近是香港現存唯一的高嶺土礦場遺址,開採出來的高嶺土又稱白泥、觀音土或萬能石,既是製作瓷器的黏土,亦可用於生產牙膏、化妝品、陶瓷等產品,甚至可用作食物添加劑。當年出產更曾遠銷至日本,用以製作餐具、高級瓷器、高壓絕緣體,以及耐火磚。礦場既為村民製造就業機會,亦為香港帶來馳名的外銷產品。【註3】 而昔日瓷坭廠老闆麥邊(Edward [...]

【仲有至少193個面臨危機未評級古蹟】

【仲有至少193個面臨危機未評級古蹟】 文章發佈日期:2022年1月13日 2021年有多個古蹟被破壞或拆卸,2022年就至少有分域碼頭同海軍商場亦都會喺2月11日告別大家,未來仲有幾多古蹟面臨破壞危機,其實有數得計。 香港古蹟得唔到足夠保護,同評級工作做得慢不無關係。2009年政府公佈1,444幢擬評級歷史建築名單,時至今日仲未評級嘅仍有193個(2009年的名單中66個,其後在名單外新增127個項目) 【註1】部分係未趕及睇真啲有幾多保留價值嘅時候,已經因不同原因拆毀或大幅改動。 保育古蹟都有禁區 可惜當中有58個位於解放軍軍營入面,古諮會委員都冇辦法實地視察,軍事古蹟成為保育黑洞。屈指一算,扣除後來新增嘅127個項目,咁都仲有8個拖延咗好耐仲未評級嘅歷史建築喎!佢哋每個都有特色同保留價值,但因為種種原因拖足10-30年仲未獲得政策保護。 八項未評級古蹟如下: /中環荷李活道60號(擬定二級,現況:使用中):大家一定去過或聽過老牌涼茶舖「公利真料竹蔗水」,已係上址地舖經營超過60年。呢座擬定評級古蹟,同毗鄰嘅62號(三級)同64號(不予評級)相連並都建於1920年代,三樓同四樓仲係香港華人書院嘅第一代校舍所在,係當時香港首家由華人開辦嘅英文學校;建築更巧妙咁將古典設計同幾何裝飾藝術圖案結合,例如露台部份就配有歐洲風格的欄杆、扇形燈、多立克柱式。區內多座相類近嘅古蹟已獲評級,獨留呢度未被確認,文物課程導師陳天權就曾經指出係因為業主反對所致【註2】。 /堅尼地城太白臺8至9號(擬定二級,現況:荒置):建於1927年,係該私家街唯一尚存嘅唐樓,曾經係香港道德會(福慶堂)嘅永久會址,並一直沿用近80年;建築樓高五層,各設有露台,附以藏有「卍」字同其他幾何裝飾藝術圖案嘅鐵欄杆,更成為中西區文物徑景點之一,可惜至今竟然未被評級,未知係咪因為私人業權影響。2013年已被發現空置同埋圍封,具特色嘅室內裝飾同露台欄桿都被一一拆去,相當唏噓。【註3】 [...]

【盤點2021】一年間 香港消失了幾多個歷史古蹟?

【盤點2021】一年間 香港消失了幾多個歷史古蹟? 文章發佈日期:2021年12月19日 按本社綜合統計,2021年全年至少有11項具建築特色或特殊社會意義的歷史建築及文物,基於不同原因被拆去,比起過往5年 (2016-2020)拆15項,今年幾乎每月一拆,明顯有加速之勢。當中有片場、碼頭、村落、住宅大廈、醫療設施、軍事設施、牌坊同界石等等,以下是拆毀的歷史古蹟清單: ◆ 九龍加士居道地段界石「K.I.L. 7068」,已聳立九龍逾50年,是1970年以前用以標識土地界線。發展局曾稱「極具歷史意義」,卻突然離奇消失,地政亦「不要求業權人還原」。 ◇ 將軍澳邵氏片場(部分拆卸),曾是全球最大私營影城,有「東方荷里活」之稱,被發展商復星國際改劃興建749個住宅單位、183間酒店客房,當中被評為2級歷史建築的二號宿舍已經被毀。 ◆ [...]

【拖延評級 百年西貢古村被毀】

【拖延評級 百年西貢古村被毀】 文章發佈日期:2021年11月29日 今年8月挖泥車涉嫌違法闖入西貢東郊野公園範圍,後來被傳媒揭發與有過百年歷史的西貢大浪村重建村屋有關【註1】。最近山友 天行足跡 到場視察,發現部分舊村屋已成頹垣敗瓦【註2】,現場照片顯示整排村屋的主體結構已拆剩大門牆壁,極可能是人為拆毀而非自然倒塌,疑與今年8月挖泥車的出現有關。 大浪村有250年歷史,大部分村屋在1996-2000年古蹟辦進行的歷史建築普查中被記錄。但我們抽樣查冊發現,近乎整條村已被地產商買起,當中包括「恒達盛置業有限公司」(Hang Tat Sing Investment [...]

香港歷史建築消失的1%

【香港歷史建築消失的1%】 文章發佈日期: 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最新立法會財委會數據顯示,近5年 (2016-2020) 香港有15項已評級歷史建築被拆卸,還有1項未等及評級已經被毀,再次反映現行 #放任私人發展的保育政策,未能有效保障已被認定為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免於私人重建/發展破壞。 古蹟辦並沒有為以上16項歷史建築提供確實名字,但從過去新聞中,可知道當中很可能包括許多曾被公眾廣泛關注的香港歷史瑰寶,但對政府眼中,或許數字只佔1444項+數百項新增已評級建築文物的1%。 其實除了以上16項以外,還有「不予評級」及其餘8803項全港歷史建築調查中的歷史遺孤,連幾多已被拆卸也沒有提供任何紀錄,因此真實被消失的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受影響的一定不只這1%。 這份 [...]

Load More Posts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