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沼濕地
【#圍沼 ‧ 濕地】#專題研究
南生圍、豐樂圍、和生圍、蠔殻圍,香港數千公頃的國際級魚塘及濕地,下一代還可以看見嗎?屆時看見的將會是林立的濕地私樓樓盤,抑或是平衡城市密度、應對氣候變化的候鳥棲息地?
緊接政府近年建議徵收700公頃濕地作濕地公園,南生圍、豐樂圍兩個大型濕地發展項目分別上訴得直,提早為政府送上「發展與保育並存」的濕地開發先例,為近三十年來濕地的發展爭論打開新的角力場。尤其在「精簡發展流程」浪潮下,可預視的是,濕地將成為下一波的肢解目標。以上種種狀況意味著,香港濕地將面臨近年來最迫切的發展威脅。
為了「竭澤而築」,數十年來發展商有咩奇招?而誰一直又在守護著濕地?香港「保育濕地」究竟是什麼意思?是次「圍沼.濕地」的專題研究,將會持續地研究拆解香港濕地一系列關鍵問題,為目前濕地危機中帶來啟示。
關鍵問題:
■ 剖析開發濕地「奇招」及其源起,預視濕地未來面臨的發展危機。
■ 生態環境價值之外,探索濕地在城市發展中的環境、文化及社會意義。
■ 再思新保育模式:香港濕地如何保育?
誠邀關注香港濕地未來的朋友密切留意是次專題,亦歡迎分享你對濕地問題有何值得研究的想法。
【彭博Bloomberg】研究員受訪:香港地產商破壞濕地然後扮搞環保
發佈日期:2022年10月5日 近年香港地產商「轉型」,大搞國際風行的ESG (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概念,由減碳綠色建築到「活化」歷史建築,「捐(濕)地(起臨屋)」做「善事」,全部都寫入給投資者參考的報告書中。 但彭博新聞社(Bloomberg)今日(2022年10月5日)報道,香港地產商的很多行為,其實涉嫌與ESG 精神相違背:大舉囤地,開發濕地,先破壞綠地再起「綠色」建築然後聲稱很環保、大舉出售不宜人居的納米樓等等,對環境以至社會有莫大傷害。一如所料,這些行為沒有在ESG報告書中反映。對於彭博就他們破壞濕地舉動的查詢,部分地產商選擇不回應或「已讀不回」。 這些行為除了涉嫌誤導投資者外,亦不太符合ESG框架中「遵守或解釋」(comply or [...]
【2022財政預算案焦點】
【2022財政預算案焦點】 文章發布日期: 2022年2月23日 除咗攞到$10,000消費券及其他抗疫紓困措施,還有以下冇人理但同樣重要既政策焦點... ① 再來一次樓市縱火案:9成按揭借貸由800萬上限放寬到1000萬 幾年前陳茂波一見樓價些微回落,立即將借9成按揭上限由400萬樓價放寬到800萬,立即令樓價火速升溫,依家見疫情、移民潮同加息將至,財政預算又再將9成按揭放寬到1000萬上限,8成則上限由1,000萬變1,200萬,明顯透過財金政策人為托貴樓市。 ② 重置棕地政策爛尾:全私營多層重置大廈安置棕地作業? 成日話棕地難以發展,因為棕地作業太多重置困難,但今次財政預算透露,政府不再帶頭興建營運多層重置大廈作騰空棕地,反而說會批地靠發展商自行買地興建多層大廈,順便給「受影響棕地營運者」,聲稱運用「市場力量」,意味著棕地重置政策很可能爛尾。其實如果所謂市場力量work [...]